農產品直供、項目共建、合作互動……近年來,德州與京津冀地區在農業領域的合作愈加緊密。
加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賦予德州的使命。我市聚焦重點、抓住關鍵、精準發力,在對接服務京津冀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穩產保供
建好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我們在北京有10位面粉經銷商,年銷售量1.5萬噸,在天津有6位經銷商,年銷售量1萬噸。”3月19日,慶云縣魯慶面粉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福磊說。
精選本地優質小麥、專注天然面粉研發生產,這讓魯慶面粉贏得了京津消費者的喜愛。
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是重要抓手,在中央、省印發的多個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的文件中,對這項工作均有明確要求。
2021年,德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噸半糧”產能創建。市財政每年拿出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每個縣每年至少配套1000萬元。各地積極引導土地流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每年投入扶持資金6000萬元以上,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1.4萬家,構建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噸半糧”服務體系。
目前,德州糧食產量常年站穩150億斤臺階。去年,全市102.7萬畝核心區地塊達到“噸半糧”產量目標,平均畝產量1589.8公斤。堅持以糧食安全為基礎,以穩定糧食生產為優先,以人才培訓、機制創新為動力,德州市探索出一條糧食高質量發展路徑。
3月11日,在臨邑縣宿安鄉西紅柿種植基地,不少菜農一大早就忙活起來。宿安鄉占地2000余畝的高標準大棚西紅柿迎來采摘季,其中近六成供應到京津冀地區。
基地不遠處是宿安鄉興達蔬菜批發市場,常年駐場的收購商說:“宿安鄉的西紅柿口感好、品相好,很受市場歡迎。北京新發地、河北高碑店蔬菜批發市場都有臨邑蔬菜經銷商的常駐攤位”。
平原縣王杲鋪鎮的黃瓜、陵城區五李社區的西葫蘆……每天,這些農產品,會搭乘著冷鏈物流車,“走”進京津冀地區的農貿市場。作為全國、全省蔬菜集中產區之一,德州蔬菜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160萬畝,年均產700萬噸,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優質蔬菜供應京津冀市場。
圣喜醬牛肉、保店驢肉、黃河鯉魚……這些頻現京津冀超市的農產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德州味”。
緊盯京津冀市場需求,我市著力建設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出“德州味”區域公用品牌,同時,面向京津冀構建品牌展銷體系,深化產銷銜接,創新消費場景,不斷豐富京津冀“米袋子”“菜籃子”。
產業融合
相互賦能共發展
農頭聯工尾,糧頭聯食尾。近年來,我市樹立大糧食觀、大食物安全觀、大農業觀,既抓糧食安全,又抓食品名市建設,深化與京津冀地區的產業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建設食品名市,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是破題之作。該園區位于平原縣,是農業農村部、山東省政府共建園區,占地1.1萬畝,總投資500億元。定位為打造我國北方農業食品精深加工引領區、科技創新引領區、品牌特色引領區以及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中國(德州)國際食谷”。
德州市振興鄉村集團按照“邊規劃、邊建設、邊招商”的思路,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建設實現從“紙上”到“地上”的突破,且處處體現著高標準。
“我們的項目現已完成基礎施工,正進行鋼結構主體施工,預計今年6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在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同福集團一二三產融合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
好項目炙手可熱,在落戶選址階段,同福集團一二三產融合項目是各地爭搶的目標。經過反復論證、多方比較,集團最終將該項目落戶德州。談及原因,同福集團德福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勇濤認為,這是促進彼此共同發展的雙贏選擇。
“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需要企業的聚合效應,企業也能夠借力園區拓展業務機會和市場空間。”食品名市重點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科長吳凌霄說。
聚焦園區擴容提質,德州市振興鄉村集團組織多次對接京津冀招商洽談活動,積極對接央企、科研院所和食品加工龍頭企業,集中攻堅引進一批優質項目。目前,德州數字農谷已建成投用;同福集團一二三產融合項目、航天食品產業園項目、中核輻照項目3個產業項目已開工建設,京東數智物流項目完成選址;江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德州分中心、青島農業大學農產品深加工與安全現代產業學院落戶園區。
與此同時,各縣市區也正按照“一縣一園”的要求,分類推進農業特色園區創建,構建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形成產業集群方陣。
目前,我市初步建成28個農產品(食品)加工園區,形成了糧食、油料等10余個加工體系。2023年,我市共引進京津冀過億元食品加工項目10個。
上下聯動
雙向奔赴謀共贏
德州市黨政考察團赴河北雄安新區進行全面對標學習;德州與雄安新區兩地發改部門簽訂全域對接協同聯動合作備忘錄,從服務雄安新區建設、農業全產業鏈供應、產業協作等9個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在中國(德州)食品名市建設推介會上,來自京津冀等地的農業食品領域頭部企業代表、院士專家等300余人參與……
上下聯動,雙向奔赴。近年來,德州與京津冀互訪交流日益密切,從“握手”到“牽手”再到“攜手”,合作機制不斷完善,資源要素流通順暢,在產學研合作、農特產品展銷等領域實現共享共贏。
“全國農技中心的專家一年至少5次到田里進行農技指導,眼下小麥長勢不錯,對奪高產,我們有信心!”日前,在平原縣桃園街道“噸半糧”創建核心區,平原土地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經理何石寶說。
2022年6月,全國農技中心在平原縣啟動技術集成示范基地試點建設,開展黃淮海小麥玉米“噸半糧”技術集成,示范推廣糧食作物穩產增產模式。目前示范工作階段性完成,基地5000畝核心區,實現小麥單產穩定突破700公斤,玉米單產穩定突破850公斤。
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是德州對接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政治任務。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鼓勵德州市和雄安新區加強合作,共同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提升德州農產品供給質量和能力。
去年10月,2023京津冀品牌農業嘉年華在雄安新區容城縣開幕,21家“德州味”品牌授權企業組團參展,涵蓋鮮果生蔬、調味品、扒雞等品類。當地采購商、零售商代表與德州企業負責人現場對接洽談。
今年,我市將繼續以對接溝通、深度合作為依托,推動重點項目落實落地。談及具體工作,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韓立軍介紹:“我們將在‘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加大政策爭取力度;加強與雄安新區的對接交流;持續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推進與北京市平谷區的交流合作,以數字農谷、食品加工等項目為抓手,打造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