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濱海新區的優良政策,廊坊的科技谷,都為人才的聚集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
海新區成人才聚集地
“新區是個發展的好地方”
在天津濱海新區,組織部的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新區將面向全國公開選聘50名處級干部,之所以在全國選聘就是要讓更優秀的人才在濱海新區揮灑才智,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這體現了地方政府的一種態度與魄力:放眼五湖四海,廣羅志士良才。
2010年7月,在海外工作20年的張明煌博士主動放棄國外研究所的優厚待遇,帶著海外先進的技術和成熟市場的經驗,到濱海新區注冊成立了天津九凝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回國主要是為了個人的成長,濱海新區為我們干事創業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是個發展的好地方。”張明煌說,公共試驗平臺等為人才創業初期提供了非常好的幫助。“比如政府為我們提供了人才公寓,這也是比較有吸引力的。”而不論是辦公成本還是生活成本,濱海新區都更具有優勢。如今,張明煌和家人已經在天津開發區工作和生活。“這里的環境很好,我很喜歡濱海新區。”
優越的政策條件為吸引人才推波助瀾,海外留學人員數量明顯增多。據介紹,2010年,僅天津開發區就引進中高級人才2.3萬人,比往年增長15%,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大專以上學歷33%以上,外來人才約占40%,并呈逐年增長態勢。通過海外留學創業中心,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引進高層次人才35人,是往年的近2倍,今年計劃利用海外服務機構等高層次人才平臺,加大服務、政策力度,引進更多海外高層次人才。
“對高端人才,新區給予了更多的支持與關愛,歸國留學科技人才都會大力扶持,如帶項目回國的領軍人才,將為其提供一處200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并按相關標準予以資金上的扶持。”濱海新區人社局的有關負責人說。
人才政策的“特區”
2010年,濱海新區通過出臺重大人才工程實施意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人才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初步形成了配套銜接的人才政策體系。
為引進高端人才,濱海新區決定設立人才發展基金,規模為每年3000萬元,并逐年增加,主要用于資助六類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獎勵。還將資助引進“兩院”院士,給予每人一次性購房補助100萬元。由新區推薦當選的“兩院”院士,給予個人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批準引進的創業型領軍人才和入選國家給予一次性經費資助300萬元;對批準引進的創新型領軍人才和創新人才給予一次性經費資助200萬元。對批準引進的高層次留學生人才給予50萬元的項目資助;資助引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大科研項目學術技術帶頭人,省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重點行業急需人才,對其給予購房補助。獎勵人才科研創新和為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資助引進、招聘高層次人才活動,新區各級各類人才信息庫建設,新區人才工作重大應用性、基礎性和前瞻性課題研究等。
在人才投入方面,濱海新區實施優先保證的人才投入政策。五年內,新區財政每年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不低于一般預算收入的2%,新區各單位財政用于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獎勵和工作運行的投入,不低于當年一般預算收入的1%。同時加快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科技保險,壯大股權投資基金,試辦科技合作銀行,促進人才與資本深度契合。
2010年11月15日,天津濱海新區首屆科技獎揭曉,一家科研機構及83項科技成果分獲新區科技合作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其中,單項最高獎勵額度達到10萬元。
根據《天津市濱海新區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新區設立科學技術突出成就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科學技術合作獎四大科技獎項。科學技術突出成就獎和科學技術合作獎不分等級,分別獎勵50萬元和10萬元;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設置一、二、三等獎,獎勵金額分別為8萬元、3萬元、1萬元。
讓奉獻者安居樂業
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搭建舒適生活服務平臺。新區區委區政府在做好日常勞動關系業務、保障各類人才合法權益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評選表彰“優秀外來建設者”活動,活動面向在新區投資的外來資本和在新區生活工作的外來建設者。
去年年底前,從在濱海新區投資超過5000萬元、去年納稅額在3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中,評選出1000名優秀外來建設者,獲獎者可直接獲得天津市戶口獎勵,并在安排購買或租賃保障性住房,在家屬隨遷、子女就學入伍、社保統籌、民政救助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
為讓外來建設者安居樂業,為新區各項事業貢獻力量,截至2010年12月,新區共建藍白領公寓30處,共計35821套,床位202034個。其中,藍領公寓16020套,99086人入住,白領公寓1337套,1281人入住。
建立人才服務聯動反應機制,整合公安、教育、衛生、社保等部門服務資源,快速高效地為人才解決出入境、落戶、醫療、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針對企業的一線技術骨干,幫助解決戶口進津問題。與人事局、公安局幫助解決企業引進不符合現在政策規定條件的急需人才,包括高技能人才問題,尋求政策突破,2010年累計辦理167名人才戶口進津手續。
編織孵化人才的“搖籃”
走進河北中科廊坊科技谷,仿佛置身一個充滿科技誘惑的“理想國”。“無論是大型企業的科研機構還是三五人的科技小組都可以來這里落戶,科技谷歡迎國內外有志之士,來此奉獻聰明才智。”科技谷管委會副主任邢全勝向記者介紹了科技谷的運行情況。
科技谷就是科技項目的孵化器,實行科技轉化的新模式,通過科技資源+風險投資+民營機構的運轉形式,實現科技項目的轉化與利用,最終產生現實的經濟效益。“我們生產的是項目中的項目。”邢全勝這樣概括。
廊坊科技谷項目是由廊坊市政府主導策劃,中國500強企業杉杉控股建設實施的,于2006年正式啟動,規劃面積5000畝。科技谷定位為建成工作、生活、休閑于一體的“全球第四代科技園”,其核心是做科技成果的研發、孵化、轉化,最終實現產業化。
打開科技谷的規劃圖,會注意到,圖內不僅標注了孵化場地等一般孵化器都會有的功能區,而且還標注了技術交易服務區等功能區,這里將滿足科技谷商務活動的各種需要,提供諸如工商注冊、資產評估、律師事務、技術交易等專業服務。
“除了可見的不同功能區外,科技谷還有很多無形的功能。”邢全勝介紹說,科技谷還有吸引國際國內大企業研發和營銷總部功能,以增強科技谷科技研發和成果市場化的能力;引入國際國內創業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功能,為園區高科技項目的孵化和轉化提供資本平臺的支持;建立科技信息交流和推廣平臺以及提供高科技項目專業展示、高科技論壇、商務合作、科技產品展示等交流平臺的功能。
“第四代科技園”“2.5產業”……這些詞匯讓人耳目一新。據介紹,第四代科技園就是突出“工作、生活、休閑”于一體,以“2.5產業”為主要特征,代表著世界科技園未來的發展方向。體現在:政府主導,企業化、市場化運作,有統一的規劃設計,有意識地引導配置資源,把科技研發、孵化、轉化的各要素有效聚集,有配套完備的研發平臺、交流平臺、大規模產業化前期的孵化平臺,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精心策劃的科技園區。
“2.5”產業既包含研發中心、企業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運行服務等第二產業運營的職能,又具備服務、貿易、結算等第三產業管理中心職能,起著“接二連三”的作用,因此被形象地比喻為“2.5產業”。科技谷定位為“2.5產業”,將為廊坊科技谷與京津產業園區的博弈中,提供顯著的綜合成本優勢。
廊坊科技谷,這座具有獨特魅力的個性和戰略發展前景的東方蛙都,承載著中國科技人的夢想,就像蝌蚪變青蛙一樣,廊坊科技谷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一跳”,必將讓世人為中國的科技創新而喝彩!
□記者 張廣 通訊員 潘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