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睿?本報通訊員?商濤
????郁郁蔥蔥的林下不僅可以?“間種”小麥、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還能帶動畜牧業聯動發展,林下經濟構筑了一個奇妙的綠色“生態鏈”……大規模植樹造林不僅為我市城鄉大地增添了一片片綠色,更為群眾鋪就了一條條致富之路。
????近年來,我市在抓好林業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經濟發展到67萬畝,累計實現經濟收入8億多元,林下經濟已成為我市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
林下間作一品一富路
????在齊河縣表白寺鎮蔡西村,隨處可見一個個蘑菇大棚。蔡西村是遠近聞名的蘑菇養殖專業村,他們依托800多畝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蘑菇養殖,由于該項目見效快、成本低、好管理,全村現已發展蘑菇大棚800多個,戶均年收入6000多元。
????在林下種植作物,利用兩種植物生長期不同、植物生長互不影響的特性,從而獲得林、糧雙豐收。如今,這種種植模式已在全市普遍推廣。
????齊河、禹城、平原等縣市以林地廢棄枝條為部分營養來源,在林下養殖雙孢菇、雞腿菇、平菇、香菇、黑木耳、靈芝等食用、藥用菌。目前,全市食用菌面積已達4000多畝,年產量9500噸,實現產值6700萬元。通過與食用菌深加工企業合作,產品還出口到歐美等國家,產品價格也一路飆升。林下經濟規模越來越大,林農發家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寬。
????樂陵、慶云、德城等縣市區,利用棗樹發芽晚、馬鈴薯生育期短的特性,成功探索出小棗—馬鈴薯立體種植模式。僅樂陵市就發展棗薯間作20萬畝,畝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林下養殖一物一基地
????在臨邑縣臨盤街道辦,無論是河流、道路兩側,還是村民的房前屋后,全都是排列整齊的速生楊。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臨盤街道辦吸引了浙江很多養殖大戶前來從事魚鴨混養業,形成了遠近聞名、獨具特色的“浙江村”,極大地推動了當地魚鴨混養業的快速發展。
????“俺要不是養鴨,哪有全家人現在的富裕生活。?”臨邑縣恒源街道辦大孫村村民孫經仁感慨地說。原先孫經仁一家人住在破舊的平房里,每天靠饅頭、蘿卜干填飽肚子。?9年前,孫經仁開始在“浙江村”租地養鴨,養鴨后,不僅供孩子順利讀完研究生,還在城里買了房。
????臨盤街道辦事處依托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在林下大力發展魚鴨混養,培植發展起“魚躍鴨歡、綠樹成行”的萬畝林下魚鴨混養基地。截至目前,該街道辦共發展林下魚鴨混養3萬多畝,養殖蛋鴨1200萬只、魚900萬尾,實現產值4.5億元,養殖戶年均純收入達10萬元,先后被省、國家授予“山東省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一類國家魚鴨混養標準化示范區”。
????臨邑縣的林禽模式是我市發展林下經濟的一個縮影。慶云縣以中澳集團為依托,發展林鴨復合型養殖基地380處,年可增收3000多萬元,帶動500多個農戶增收致富;樂陵市鐵營鎮在3000畝速豐林下養殖和深加工以“世界綠色食品之王”之稱的朗德鵝,年產值達2000萬元,利稅500多萬元;齊河、平原、武城等縣與德州扒雞集團合作,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林下規模養殖扒雞專用雞,公司實行一條龍服務,帶動了林下養雞業的發展。目前,已發展林下養雞6000多畝,年出欄260多萬只,增收3000多萬元。
林下旅游一步一風景
????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游人三三兩兩漫步其中。每逢節假日,這情景便出現在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樂陵金絲小棗森林公園等景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越來越多的游人選擇走進森林,享受綠色。
????我市林地面積達到47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0.5%,森林面積大,覆蓋率高。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國有林場、集中連片林地等,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森林旅游觀光園區。目前,全市有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臨邑紅壇寺森林公園、樂陵金絲小棗森林公園、平原魯北森林公園4處省級森林公園和齊河縣黃河北展區旅游景觀帶,德城區北郊萬畝片林、南郊萬畝觀光桃園,陵縣水林田園風光旅游區等,不僅發展了旅游產業,還增加了當地林農的收入。
????目前,我市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森林旅游收入累計達2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