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勇1995年進入公安系統,他從基層做起,做的“小事”不計其數:周末常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跑到所里值班,讓同事們回家休息;寒風凜冽的冬天清晨,他蹬著自行車在新馬頰河公路上巡視,為早起上學的孩子和趕集的人“保駕”……一件件小事,讓馬世勇成了同事眼里的好大哥,村民心中的好干部。
◎真誠融化8年“攔路戶”
2003年,陵縣實施公路“村村通”工程,公路修到柴家村老李家門口時,因為補償問題,老李拒不“讓路”。于是,盡管最后路修了起來,但老李家的房子卻“賴”在了路中間。這一“賴”,就是8年。行人到此無不皺眉繞道,每逢雨天,狹窄的小路積水成河,只能蹚水而過。村委、管區、鄉鎮先后數次派人與老李溝通,均無功而返。
2011年春天,馬世勇來到義渡口派出所擔任所長,開始分管柴家片區治安工作。上任沒幾天,他就主動來到老李家,“老李啊,你有啥困難盡管給我說,我盡力給你辦。我看你家門口全是車,出門不方便,要不咱就搬出去吧,對誰都好。”一進門,他就對老李推心置腹地作思想工作。
“見過世面”的老李對馬世勇的上門早有準備,“搬也行,多給錢!”老李提了不少補償條件,給這個新來的派出所長出了難題。沒過幾天,馬世勇又來到老李家,真誠溝通,不誆,不欺,客觀,公正。另外,馬世勇也與柴家村委積極協商,建議盡量提高補償標準。前前后后跑了四次之后,老李終于“松了口”,馬世勇帶著“補償保證書”承諾:如果村委會食言,老李家的損失,全部由馬世勇一人來承擔。“老李,你就放心,你搬家是為了全村好,如果中間出了啥岔子,讓你受委屈了,我這個派出所長給你承擔!”固執的老李被感動了,“簽啥保證書啊,俺就信你馬所長!”
沒過幾天,老李搬出了平房,不僅沒簽保證書,還主動降低條件和村委會和解。柴家村道路徹底修好那一天,有村民高興地在街上散發“喜煙”慶賀。
◎愛心溫暖失落“特困戶”
2004年,義渡口鄉大傅家村村民小付不幸因車禍下肢癱瘓,年邁的父母為此欠下一屁股債,而妻子的離開,更讓小付感到絕望。盡管小付有低保,但杯水車薪,小付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感覺在村里抬不起頭來,連家門都不愿出。”
2010年春天,馬世勇了解到小付一家的生活狀況,決定讓這家人振作起來。他先是發動所里捐款,給小付買了一輛新輪椅,然后又托人找來專治褥瘡的藥,親自送到小付家中。馬世勇的到來讓小付全家十分感動,但幫扶并沒到此為止,馬世勇知道,要讓這一家子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做這些還遠遠不夠。
隨后,馬世勇到民政部門反映小付一家的遭遇,幾經奔走先后為他年近七旬、喪失勞動能力的父母辦理了“低保”。一家三口都有了穩定的生活依靠,這個不幸的家庭有了久違的溫暖。輪椅上的小付緊緊抓住馬世勇的手,眼含熱淚地說:“馬所長是我家的恩人……”
◎責任幫扶有難“問題戶”
2000年,義渡口鄉大李家村青年李某在天津打工期間被人脅迫,過失殺人,被判無期徒刑,后因在監獄改造期間表現良好被改判有期徒刑18年。
就在李某服刑的十年間,其母親患病,其父辭掉工作回農村老家,家中光景敗落下來。為了讓孫子在獄中好好改造爭取減刑機會,李某年邁的爺爺奶奶每年都要到天津探監兩次。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行動越來越不便,再不能長途顛簸。每到探監的日子,見不到孫子的兩個老人常常哭紅了眼睛,一連幾天茶飯不思。
馬世勇了解到李某家的情況后,看到老人悲痛的神情,決定向天津監獄如實反映,并與德州監獄溝通,“犯人在德州服刑,更方便家屬探視、交流,有助于他積極改造,早日重返社會。”為了讓獄中的李某放下思想包袱好好改造,馬世勇親自給他寫信,以兄長的身份鼓勵李某:要不斷學習文化知識,不要被快速發展的社會落下,積極改造,爭取減刑早日回家,家中困難大家會盡力幫助……
盡管解決犯人轉監服刑的問題,遠遠超出了馬世勇的職責和能力范圍,但他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做的,“溫暖能融化仇恨,能夠讓迷失的青年找回正確的道路,這也是我們的工作職責。” □記者 潘曉泉 通訊員 付體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