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記者 胡兵 通訊員 賈鵬 劉敏 攝影報道)在沒有修路之前,村里人娶媳婦要先用轎車拉到村口,再用拖拉機把新人拉進村里。要想富,先修路。現在,樂陵市楊安鎮崔劉社區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村民新買的轎車已經能開到自家大門口。“有了路,就有了出路。建設新社區、引進大企業,首先從路開始。”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學山如是說。
用拖拉機接新媳婦進村
沿著248省道向西,就能看見一排排的新樓,樓群中間,有干凈整潔通向各家各戶的水泥路。7月26日,記者驅車一路順暢地進入樂陵市楊安鎮崔劉社區。
崔劉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崔殿志說,以前,村里的路況非常差,可以說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2004年兒子結婚,正趕上下雨,為了進村,他找了一輛拖拉機把新人從村口接到了家里。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村民拿著掃帚幫忙掃水,把道路上的坑墊平。
此外,路不好走,給孩子上學也帶來了許多困難。以前每當下雨,村里人便扛著自行車送孩子上學。因為道路泥濘,自行車根本騎不動,只能用肩膀扛著走出去。
現在,楊安鎮崔劉社區結合社區修了兩公里的水泥路,實現了戶戶通。“主干道是兩公里,加上村里南北方向的水泥路,大約10公里。”崔殿志說。
路修好了,還是村民受益最大。崔殿志說,村民梁作林突然犯心梗送醫院時,多虧了新修的水泥路,不然肯定受不了土路的顛簸,搶救的速度也提高了。
22厘米厚水泥路方便出行
“按要求道路水泥混凝土厚度要控制在18厘米以上,現在崔劉社區里的水泥路達到22厘米。”劉學山說。
崔劉社區由原大崔家、小崔家、大劉家、小劉家、小史家5個村合并而成,共720戶,目前已全部入住。“村里建成了3米半的村路,全部是硬化的水泥路。村里的主干道是9米寬,22公分厚的水泥路,讓村民出行更方便了。”樂陵市交通局農村公路管理所王剛說,在崔劉社區的模范帶動作用下,楊安鎮其他社區村莊積極響應,堤北屯、蘇家、大小半屯等社區隨后實現了戶戶通。
全鎮網化工程涉路里程60余公里,受惠村莊、社區30多個,有效推動了農村公路網化工程的快速推進。
今年,作為全省第二批農村公路網化試點縣,樂陵市農村公路網化工程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344.14公里,實際完成總里程600余公里,總投資達到了3.88億元。該工程解決了村級“斷頭路”問題,實現主要街道與臨近公路連接、村與村之間的必要通達。
村民在家門口圓致富夢
崔劉社區建好了,村民搬進了新樓,路也變得通暢了,很多在外地創業的村民都回到村里,做調料生意的村民劉利就是其中一員。
劉利說,以前要租用別人的倉庫和廠房,雇用工人工資也比較高。現在,回到了村里,用的是自己的房子,省去了租金,工人都是本村的,工資也省了不少錢。
兩區同建之后,崔劉社區引進了新農家庭農場,村民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新農家庭農場項目占地5000畝,由上海市豐彤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計劃投資兩億元建設。農場建成后,可吸收勞動力300人,實現銷售收入兩億元以上。
劉學山說,村民僅土地流轉租金一年一畝地就有1000元收入,還可以在農場打工,再掙一份工資,每月也有兩千多元的收入。
民情日志>>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樂陵市楊安鎮崔劉社區村民心里扎了根。沒有修路之前,村民出行都受影響,更不用說有企業來社區里投資了。現在,崔劉社區的村民搬進了新樓;通過土地流轉,引來了新農家庭農場投資。如今,村民在家門口打工,人均年純收入比項目實施前增加了1000元左右。就像劉學山說的,這幾年的變化是飛速的,而這一切,是從有了路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