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金吉鑫 任俊莉 任樂天)11月10日早晨6點,龍門街道軍倉社區居民高桂芹,像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到離家500米的創業園去打工,在該園區的意利特有限公司,她負責加工電子元件中的線包,一天工作8小時,每天掙80多塊錢。高桂芹說:“住上新樓房改善了生活條件,在家門口就業,不用外出打工,生活很穩定。 ”
??? 龍門街道黨委書記徐桂元介紹,軍倉社區總投資2.1億元,一期張家倉、劉家倉、鄭家倉三村的460多戶村民已搬遷入住,二期26棟安置樓今年底竣工,屆時,軍屯、堤下王、堤上王等村莊的559戶群眾將全部搬上新樓房。在建設過程中,軍倉社區堅持社區與園區同步規劃,組建了軍倉社區創業園,圍繞服裝、電子、機械產品等來料加工行業引進7個投資過千萬元企業,為社區居民創造了1200個就業崗位。
??? 平原縣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圍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人本城鎮化”,連續兩年將縣城、小城鎮、農村社區放在城鄉統籌發展的大背景下整體謀劃,實施了“1+3+67”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他們以縣城為中心,以3個重點鄉鎮為經濟增長極,規劃建設了67個大型并建社區。
??? 平原縣委書記馬善軍認為,讓農民住上樓房,更要讓農民心里不慌,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不能讓農民住“空中樓閣”。在建社區上,該縣始終堅持兩點:首先是讓農民進現代化社區、住好房子,充分考慮新社區的地理優勢、交通條件、居住環境等綜合因素,使并建社區逐步向鄉鎮駐地集中,向大村強村聚集,向交通要道靠近,向宜居環境遷移;最關鍵的是注重創業園區與居住社區同步建設,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工則工”的原則,將產業園區與并建社區同規劃、同建設,每個社區1.5公里半徑范圍內都規劃建設了至少1處產業園區,方便群眾就近就業。
??? 目前,該縣已規劃建設農村產業園區185處,其中民營加工園區26處、高效農業園區123處、商貿流通園區36處,8萬多名農民居住在新社區、打工在新園區。
??? 該縣還把培育現代農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龍尾工程”,全縣新注冊農業專業合作社61個,新增注冊資本1.08億元。今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6.4億元,完成銷售收入73.6億元,同比增長36%,9萬農民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