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開展“鄉村記憶”工程,這是“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載體工程。聽聞這一消息,德州本土地域文化研究專家劉金忠非常激動:“留住即將消失的鄉村記憶,市里提得好、提得及時。”
??? 在 “鄉村記憶”工程中,組織整理鄉土志,編撰村史、村志、口頭記憶和視頻記錄,實現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和真實性保護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而就在兩天前,劉金忠編纂的第三部村志——《呂家莊志》完成,呂家莊這個位于大運河畔的魯西北小村,在立村600年后終于有了第一部村志。
??? “在德州,沒有村志的鄉村還有很多,保存鄉村文化尚未形成風氣。”劉金忠說。在編纂 《呂家莊志》之前,他已經完成了 《蕭何莊志》和 《岳莊志》的編撰工作。劉金忠開始編纂村志始于 2006年,那時他剛剛退休,之前由于一直醉心于研究德州本土文化,經常到各媒體講述德州的人文歷史、風土民情,在德州本土文化研究方面小有名氣。
??? 2006年,蕭何莊的兩名村民代表找到劉金忠,希望他能幫助編纂一部村志。蕭何莊是我市第一個被改造的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村子里的老房子被拆,村民們被安置上樓,起初的時候,大家伙兒都感到生活更方便了,但當村子被拆到三分之二時,不少上了歲數的老人卻跑到村子里的老柳樹、老磨盤旁邊久久不愿離去,甚至抱頭痛哭。
??? 這一幕,深深地感動了劉金忠, “鄉親們住上了樓房,老村的痕跡一點點兒消失,如果不記錄下來,那么以后我們的村莊歷史,就只有看得見的那一星半點兒,之前所經歷的幾百年風雨將蕩然無存。”
??? 而在編纂 《岳莊志》的過程中,對于鄉村記憶的日漸消失,劉金忠有了更深的感觸。“岳莊有著深刻歷史記憶的古樹、古廟、古井,被破壞消失,編寫村志時只能憑借老人們記憶畫出來,這是多么的可惜。”劉金忠說,那些消失的鄉村街道、寺廟甚至是土坯房,都曾有其獨特的歷史記憶。
??? 劉金忠認為,鄉村文化是德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 “文化源于鄉村”。因此,早在 1999年,他就提出了德州地域文化研究這一課題,并將鄉村文化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鄉村文化,對于德州歷史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每個鄉村都有其獨特的生產生活習慣和民俗記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加以繼承。
??? 在劉金忠看來,將軍寨、三十里鋪、駙馬營、義渡口等古老的村名有記錄歷史的作用,甚至有些村名所包含的文化意蘊也是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如義渡口這個地名,就來源于當年在那里擺渡是不要錢的,是一段表現德州人大義的歷史記憶。”劉金忠說,如果在城鎮化、社區化的過程中,這些具有歷史典故的地名消失了,非常可惜。
??? “民俗素材每個村都有,關鍵是要去挖掘,發掘一批具有文化意義的鄉村記憶,記載下來、保留下來很有必要。”劉金忠說,在保留鄉村文化還沒有形成風氣的今天,開展“鄉村記憶”工程非常有意義,也是我們的責任。
□本報記者 王倩倩 張瑩
>>>熱詞鏈接
“鄉村記憶”工程
??? “鄉村記憶”工程是 “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載體工程,主要是因地制宜地保護傳統文化鄉鎮、村落、街區和民居;收集、整理富有地域特色的鄉土生產習慣、節慶習俗、農事節事活動、生產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培養具有鄉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建設民俗生態博物館、鄉村(社區)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示場所進行集中保護、展示;組織整理鄉土志,編撰村史、村志、口頭記憶和視頻記錄,實現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和真實性保護。
??? 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在全省保護、整修、恢復設立10個左右“鄉村記憶”鄉鎮,50個左右“鄉村記憶”民俗節慶,100個左右“鄉村記憶”博物館,1000個左右“鄉村記憶”村落(街區),5000個左右“鄉村記憶”民俗文化和民俗工藝傳承人,10000個左右“鄉村記憶”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