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去年以來,我縣針對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玻璃鋼及新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大傳統產業發展層次低、創新能力弱等問題,深入實施了現代產業人才集聚工程,按照 “政府+高校+企業”模式,積極開展與高校院所的人才智力對接,有力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增強了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 7月13日《德州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我縣經驗做法,現予轉載,敬請關注——
德州新聞網訊 (王濤 王玉磊 劉衛衛)自去年7月份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領銜的院士工作站成立并進駐公司到今年6月底,僅1年時間,古貝春集團就先后攻克了釀酒主要原料重大病蟲害防治等4項技術難關,為公司實現逆勢攀升提供了智力保障。
在市委常委、武城縣委書記張傳忠看來,實現院士與企業合作,能帶動地方和企業項目實施、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的一體化以及推進科技合作的長效化。吳孔明院士長期致力于病蟲害防治方面研究, “武城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產業、人才基礎良好,且有一批重視研發成果的企業,他們急需高端技術支持,而院士專家的科研成果也需要落地才能轉化。這兩種需求無縫對接將為武城更多的企業提供研發咨詢和成果轉化服務。 ”吳孔明說。在將小麥新品種用于釀酒后,原酒出酒率提高0.1%左右,一級曲制曲率提高3.4%,曲塊糖化力提高4.86%。“對于研發方向和趨勢的把握,院士專家們顯然比我們的科研團隊更準確,無形中還減少了研發成本,從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古貝春集團技術中心主任左國營說。
“院士專家的引進,不僅能帶動一個項目和產業的發展,更能以他們的‘智高點’轉化成搶占產業轉型升級的制高點。”武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季之嶺認為。去年以來,針對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玻璃鋼及新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大傳統產業發展層次低、創新能力弱等問題,武城縣實施了現代產業人才集聚工程,縣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作為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推行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等量考核辦法,對引進具有國內、省內領先水平 “德州市現代產業首席專家”的,分別視同完成 1億元、 70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確保產業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按照 “政府+高校+企業”模式,武城縣積極開展與高校院所的人才智力對接,與中國農科院、濟南大學等6所省內外高校院所建立縣校合作關系,加強企業與高校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以技術顧問等形式聘請各領域高層次人才和權威專家,參與企業技術開發、產品生產、銷售服務等,合作開發項目,共建創新平臺。去年以來,武城縣共引進兩院院士、國家 高端人才3人,其他高層次人才60余人,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載體10家。
“產學研結合發展的模式,讓技術優勢不斷轉化為產業優勢,這對增強縣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為我縣經濟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無法用數字衡量的。”武城縣縣長王勝強說。目前,武城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總產值比重達40.6%,居全市前列,—批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鏈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