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倩倩本報通訊員許超
??? 馬愛華的英語課,氣氛總是“火熱”,平時文靜的她,一上課就像換了個人,口語流利,姿體語言豐富,與學生互動活躍,課堂上笑聲不斷。
??? 馬愛華是夏津縣第六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雖是80后,卻已在教學一線辛勤耕耘12年。
??? 向45分鐘要效益,讓學生愛上英語課
??? 馬愛華認為只有抓住學生的心,課堂才是成功的。因此,她潛心鉆研教學方法,虛心向老教師學習,閱讀各種關(guān)于教學的書籍。“要教好書,自己先要有較高的業(yè)務(wù)素養(yǎng)。 ”馬愛華說,不斷充實自己,為的就是在課堂上厚積薄發(fā)。
??? 向課堂要效率、要質(zhì)量,每一個45分鐘馬愛華都精益求精,不斷實踐、摸索、總結(jié),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馬愛華力避教師“一言堂”通病,課堂上多提問、階梯提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形成了“小問題探究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 馬愛華的課堂幽默、生動,讓學生唱主角,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針對學生英語基礎(chǔ)薄弱、“啞巴”英語的狀況,她還舉辦英文演講比賽、口語模仿擂臺賽,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跟著馬老師學英語從來不會感覺到枯燥。 ”馬愛華說,每當聽到學生們這樣的評價,她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 班級“承包”給學生,孩子們自己做主人
??? 馬愛華不僅擔任兩個班的英語老師,還擔任班主任工作。自主教育一直是她提倡并用心實踐的,通過讓孩子們做自己的主人,一步步地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能。“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班里,班級生活的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校生活的質(zhì)量。 ”于是,馬愛華花大力氣構(gòu)建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她把教室墻壁劃塊分割,“承包”給不同的學習小組去裝飾。從設(shè)計、采購到制作,學生廣泛參與,不僅能力得到鍛煉,團隊意識也得到了加強。
??? 有了這次“承包”經(jīng)驗,馬愛華充分看到了孩子們身上的干勁兒,越來越多的班級事務(wù)被“承包”給學生,孩子們自己制定了班級口號、班規(guī)、班訓、班級精神等,各項活動井井有條。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被挖掘出來,馬愛華趁機設(shè)立了“光榮榜”,讓孩子們在被欣賞的氛圍中成長進步。
留守兒童的“知心姐姐”
??? 和學生們在一起,馬愛華更像一個“知心姐姐”。課余時間,她和學生打成一片,學校的林蔭道上、教室里,經(jīng)常看見她和學生促膝談心的畫面。
??? 班上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馬愛華對他們格外上心,看到誰情緒有點失落,總是及時談話、開導(dǎo)。為了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馬愛華不僅自學心理學知識,還承擔了國家級課題《留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與探討》的研究工作,現(xiàn)已順利結(jié)題。
??? “我喜歡一個女生,怎么辦? ”“我很想媽媽,上課老是走神……”學生一旦有啥問題,總是第一時間找馬愛華“商量”。“當他們的‘知心姐姐’真好,我有種被信任的成就感! ”馬愛華說,在這種交流和傾聽中,師生關(guān)系更融洽,學生變得更理性、更好學、更懂事了。
??? 辛勤的汗水換來豐碩的收獲。 2011年,馬愛華被評為夏津縣優(yōu)秀青年,2012年至2015年連年獲評山東省遠程研修優(yōu)秀學員,2014年獲德州市教學成果獎,2015年被評為德州市教學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