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層要有唯實作風
□王子龍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 “基層減負年”。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接待不合理的“下基層”,也給基層增加了不少額外負擔,需要著力加以解決。
個別干部下基層,喜歡“打招呼”“加戲碼”“抬身價”,動不動就來個 “周調度”“月匯報”,熱衷于搞各種工作檢查、評比和督導,稍不滿意就要給基層干部問責,弄的基層干部疲于做材料、填表格、畫路線、搞彩排,占用了基層干部大量服務群眾的精力和時間,這種“嚇”基層不僅不能推動工作,更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聯系服務群眾、落實各項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更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對象。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出臺一系列諸如“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為基層“松綁”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在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能簡單以留痕多少、上報材料多少來評判工作好壞,要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加上此次《通知》的印發,這無疑給廣大基層干部踏實工作吃了一顆“定心丸”。
干部下基層的目的是開展調查研究、了解情況,這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1930年,毛澤東在尋烏縣調查時,直接與各界群眾面對面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諸如該縣各類物產的產量、價格,縣城各業人員數量、比例,各商鋪經營品種、收入,各地農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樣,各類人群的政治態度等,都弄得一清二楚。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更值得我們今天的干部學習和效仿。
干部下基層要想取得實效,關鍵是要樹立公仆情懷,堅持問題導向。各級黨員干部要向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既要放下架子,又要撲下身子,切實做到同基層干部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這樣下基層,才能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