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元
當前,小農戶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沒有市場優勢,市場大、農戶小,小農戶在市場信息、生產資料采購、農產品銷售等方面都處于弱勢,農業生產出現“大小年”現象,市場波動大,農戶收益無保障;受年齡和文化制約,小農戶不具有技術優勢,農資產品好壞辨別困難、新技術、新裝備、新設施應用存在困難;缺少資金,農業投入能力弱,生產經營設備很難完善;無規模優勢。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戶的關系,完善針對小農戶的扶持政策,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農服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農服組織集聚了農業生產資料、資源、技術、資本、管理等現代農業要素,是農業生產專業化和分工協作的深度發展。經調研,農戶自已耕種與托管給社會化服務組織,各個作業環節費用差雖有不同,但總體費用節約20%-40%,有的甚至更高。費用節省、效益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產資料大規模采購導致價格下降、機械費比人工費大幅度降低、作業效率和質量大幅度提高、收獲損失減少等等。這也是農業生產托管能夠加快發展的動力所在。通過專業化的農業服務組織,實現各生產環節的服務規模化經營,農業完全可以在不流轉農戶土地、避免增加流轉費制度成本的情況下,取得農業規模經營的收益。
首先,搞好技術服務。種地并不是撒上化肥、埋下種子、噴上藥、收了果子這么簡單,而是農田需要什么元素、種什么樣的品種高產、病蟲草害、天氣因素的應對等。這些問題恰恰是老百姓辦不到而服務組織通過測土配方,植保專家、企業,根據糧食收購去向都能夠合理解決。一個或幾個專家搞服務,在一家一戶零散土地上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通過土地托管之后,專家服務一個合作社相當于服務幾萬農民。農服組織從買賣思維轉為服務思維,從多而全的布局轉為聚焦作物深耕細作,從單純的銷售農資轉為解決植保營養難題的銷售端全產業鏈服務,從作物種植的服務者轉為直接參與種植的產業標桿打造者。
其次,在壓縮、提高、延伸上做文章。農服組織要從產業鏈條上下功夫,壓縮供應鏈成本、農機服務成本、提高糧食銷售價格,延伸產業鏈條、訂單服務,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才能更好的服務老百姓。實際上農服組織要從農資經銷商轉變為植保服務商、農機經銷商轉變農機服務商,變成了一次性和農民交易,賣了農藥、肥料、種子然后送打藥,降低了農業成本。把產業鏈壓扁,縮短了購買距離,從生產廠家直接到田間地頭。就像以前我們買雞回來自己殺,現在如果別人不殺好雞,我們都不愿意買。農業生產性服務的實質就是農民和合作社共同經營管理土地,合作社幫種、幫管、幫收、幫賣,延伸產業鏈,降低成本,提高老百姓收入。這樣做在無形中讓農村青年有充足的精力在外務工,讓老年人安心在家種地,讓婦女安心照顧孩子。
再次,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黨的十九大提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去年齊河再次躋身全國“百強縣”,但農業是基礎的地位沒有變,地位不變,觀念可以變,如果政府能夠大力推動農業產業服務,合作社和村委會合作,村委會把一家一戶的土地組織起來,合作社給村委會服務費。原本這些土地在農戶手里村集體沒有一分錢的收益,土地入股后,一個村里做到最少五百畝,大村可以達到二千畝到三千畝,村集體經濟就有了收入,就可以為老百姓干實事。另外村委會和合作社一起干,再拿出相應利潤給老百姓做二次分紅,讓農民成為有奔頭的職業。(作者單位:齊河縣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