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農業產業振興,一是要把當地現有主導產業做優做強,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差異化產品。二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即地域特色鮮明、市場需求旺盛、比較效益較高的產業。如何培植和發展我市特色產業,提出如下對策。
一是堅持因地制宜。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區位條件、農業生產條件、勞動力狀況和當地特色種養傳統,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養則養、宜加則加,選準主導產業和產品。就種植業來講,德州的氣候、土壤、農業生產條件等資源稟賦以及良好的區位優勢,加上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各縣市區可在充分挖掘當地特色名產上做文章,合理調減糧食種植面積,大力發展市場需求旺盛、比較效益高,當地又有良好種養傳統的農產品,如設施蔬菜、優質西甜瓜、特色雜果(桃李杏)、特色雜糧、食用菌等,還可以突出氣候特色,通過氣候差、季節差生產越冬、越夏蔬菜。
二是堅持市場導向。發展特色產業必須瞄準市場需求,充分了解、研究市場對農產品多樣化、特色化、個性化的需求,細分市場,做到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消費者喜歡什么就提供什么。比如針對家庭結構小型化,由種植大型西瓜改為小型西瓜,根據年輕網購族的需要生產特殊風味的產品(如辣味、麻辣味扒雞等)和易于網購的產品;根據人們對營養、健康、保健的需求特別是中老年人養生的需要,生產風味南瓜、甘薯、藜麥、秋葵等特色農產品及加工品等。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網上農業”,引導農民有效規避市場風險。
三是堅持“三品帶動”。發展特色產業必須重視品種、品質、品牌“三品”。品種是基礎,品質是核心,品牌是依托。發展特色產業應當充分發掘地方優良品種資源,突出物種資源特色,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的豐富的珍、野、稀、特品種資源,具有不可復制、不可替代性,并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內涵,是發展特色農業的寶貴財富,也是申報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基本條件,我市的“德州西瓜”、樂陵小棗、齊河“黃河大米”、紅小豆、武城小米、慶云小米等品種均有較大的開發應用價值。發展特色產業必須把產品品質放在首位,保證產品優質、食用安全是基本要求,嚴格按照國家農產品安全標準進行標準化生產,積極采用“二維碼”等產品質量可追溯手段,確保產品品質。各級政府應加大對“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的支持和獎補力度,提高農業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開發特色農產品和品牌創建的積極性。
四是堅持產業融合。發展特色產業必須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挖掘農業產業深層次的價值,一是延伸農業產業鏈條。農業產業鏈延伸長度不是看加工環節多少,而是看能否有效滿足最終消費者需要,除了傳統的生產、加工、銷售這一農業產業鏈延伸維度,另一方面是利用農業收獲物發展鄉村手工業,如編織刺繡、紡織印染、雕刻等,手工業是鄉村產業融合的重要內容,具有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價值。二是農業與鄉村功能的擴展。農業除具有提供初級農產品的價值外,還有承載涵養水源、農業景觀、休閑體驗及農業文化等功能。在保障農業生產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開發農業和鄉村特殊功能,實現“文旅農體養”融合,促進農民增收。
五是堅持科技引領。發展特色產業必須依靠科技支撐。積極引進國內外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新理念,進行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一些名優新特稀品種和技術,必須經過當地農業科研單位和農技服務機構嚴格的試驗示范,證明其在當地可行后才能推廣應用。大力用現代農業技術提升改造傳統農業和產品,為傳統名產注入新動能。比如,我市引進的智慧大棚獲得成功,我們可以吸收借鑒其先進理念和技術,提升設施農業技術水平。
六是堅持以點帶面。發展特色產業必須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要堅持“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適度規模發展,先把產業、產品做優做精,切忌不顧客觀條件和市場需求一哄而上,導致產品同質化。對于原來沒有產業基礎的地方發展特色產業,要選擇群眾基礎好、農業生產條件優勢、交通區位及物流優勢明顯,農村黨支部堅強有力的村莊、社區,通過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認識程度高、科技意識強的帶頭戶、示范戶先行先試,不讓廣大農民承擔風險,然后不斷總結經驗、典型引路,從而吸引和帶動其他小農戶踴躍加入,或通過土地流轉擴大規模,培植當地特色主導產業。
□賀洪軍(作者系市農科院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