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市人大第十八屆四次會議開幕。當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楊洪濤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三年行動”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代表委員的掌聲就是民心的“標尺”,這背后,既有對這一理念的肯定、贊許、支持,更飽含著代表委員對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憧憬。
長期以來,德州的短板在工業。雖然在推動工業發展上,德州已經形成門類較為齊全、業態相對豐富的工業體系,但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依然是心頭之痛,尤其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進入加速期的當下,更需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斗爭精神和擔當精神,在打造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上實現新突破。
▲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硅材料生產項目規劃圖
打造新型工業化強市,必須放眼大勢,堅持規劃引領。“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振興工業,規劃是頭道工序,規劃質量的高低,最終決定了新型工業化強市發展質量的高低,全市上下要從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高度,樹立強烈的規劃意識、科學的規劃理念,把規劃做精做細做實,沿著以高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傳統優勢產業為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謀新篇、開新局。
▲德州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
打造新型工業化強市,必須扭轉思路、加快轉型發展。正如市委書記李猛在參加齊河代表團分組討論時指出,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貫徹這一理念,就要在上項目環節注重調結構、轉方式,把每一個重大項目,既看作新的增長點,也看作調結構、轉方式的新節點;要以精準轉調、精細管理“雙精”戰略為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升級、管理創新,實現工業企業軟硬兼備、內外兼修;要用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新手段為工業經濟賦能,促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升級;要加快優勢產業攻堅突破,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高總量和質量的托底厚度,促使德州經濟獲得行穩致遠的不竭動能。
打造新型工業化強市,必須集群突破、強化園區支撐。園區是穩投資、穩項目、穩增長的載體,是調結構、促轉型的結合點,是實施全民創新創業良好平臺。著眼形成以園區經濟為支撐的“增長點”,就要努力推動園區由綜合化向專業化轉變、由碎片化向集群化轉變、由粗放型向高質量轉變,真正把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雙招雙引”的主陣地、轉型升級的支撐平臺。要繼續發揮園區作為改革排頭兵的作用,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引領體制機制改革、引領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記者|任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