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首例治愈患者1月30日出院。事實再次證明,新型肺炎不是絕癥。醫學專家判斷,本次病毒傳染性較強,但致死率比非典病毒要低,所以,公眾不必過于恐慌。在還沒有對癥藥物的情況下,許多確診患者包括武漢部分被感染的醫生治愈出院,也證明了專家的判斷是可信的。德州首例患者出院,再一次為我們戰勝疫情、戰勝恐懼,提供了現實依據和信心支持
在尚無專門藥物的情況下,萬一不幸感染新型肺炎,患者自身的體質、抵抗力就是戰勝疾病的資本和基礎。體質好、免疫力強則更能承受病毒的侵襲,加之醫院精心治療,康復的概率更高。加強自身健康管理、科學鍛煉強身、養成衛生習慣,扶正固本,是抗擊疫病的治本之策。
而對于社會這個有機體來說,遭受波及范圍廣、影響程度深、應對難度大的疫情,無疑也是對其“健康”程度、應變水平、組織能力的嚴峻考驗??简灻媲?,沒有什么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有“祛病健身”的新生圖強之路,那就是扶持壯大正能量,鞏固健康向上因素,在阻擊疫病中實現思想觀念的更新、治理能力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善。
扶思想觀念之正,固以人民為中心之本。通過戰“疫”,樹立以人民健康為重的理念,將對健康重要性的切膚體驗轉化為維護和增進群眾健康的實舉,并擴展到增進群眾各方面利益,積極解決煩心事、鬧心事、掛心事,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就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切實踐行。
扶健全制度之正,固社會治理之本。每一次災難,也都是社會進步的契機、制度完善的動因。 17年前的非典,倒逼我國公共衛生、信息公開、行政問責等制度的建立健全,推動了社會治理能力的提高。這次應對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省察和補齊制度漏洞、體制短板、機制弊端,定會促進各方面治理水平的提升。
扶生活方式之正,固科學文明之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傳播 “橋梁”到底是什么,現在還在研究之中。但從已有信息看,野生動物的交易、食用和病毒傳播有一定關系。國家林草局和部分省區已暫時禁止野生動物交易。廣大網友也展開討論,主張“不吃野味”的占了主流。由此出發,反思生活中不健康、不環保、不科學的陋習,然后痛下決心告別陋習,可切實提升文明程度。
同時,黨員干部在戰“疫”中,挺身而出、英勇奮斗、扎實工作,不僅能鼓舞全社會士氣,也能錘煉過硬作風,為疫情結束后的工作留下一筆寶貴財富。
□劉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