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傾力打造新型工業化強市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
工業強則經濟強,工業興則經濟興。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工業化是主戰場,制造業是支柱,各級一定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機遇意識,真抓實干,提速提效,一手抓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的引進和培育,切實做好推“陳”出“新”、以“新”促“高”、除“舊”布“新”三篇大文章,把我市工業結構調優調新調強,跑出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度”。
推“陳”出“新”,轉型升級。我市傳統產業占比較大,有兩個70%,即傳統產業占工業比重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70%,工業產品多數處于產業鏈價值鏈中低端。傳統產業等于落后產業嗎?答案是否定的,傳統產業許多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產業,只要引入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通過改造升級,同樣能挖出“金礦”,創造佳績。比如,華魯恒升是一家化工企業,但經過持續的技術改造與提升,實現了由煤化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轉型,綜合運營效益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傳統產業是財富,不是包袱。前段時間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全省工業互聯網專題報告會上為大家上了生動一課,深刻闡述了海爾集團作為老牌家電生產企業是如何借助工業互聯網實現完美轉型的,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企業。故此,我市在推進工業結構調整中把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置于重要位置,緊緊圍繞“541”產業體系,全力做優綠色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紡織服裝、特色輕工“四大傳統優勢產業”,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互聯網思維嫁接改造傳統產業,推動企業“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實現從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以“新”促“高”,加快培植新動能。工業化有內在的發展規律和特點,立足我市工業總量小、鏈條短、核心競爭力不強的現狀,必須在“新”字上做足文章,通過深入研究現代產業發展規律和邏輯,深入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迅速引進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人才,加快培育新動能,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尤其是我們要緊緊把握新一輪信息化浪潮到來的戰略機遇,加快布局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和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近幾年,我市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對全市工業經濟拉動作用明顯,但新產業無論從規模還是從競爭力上,都尚未唱“主角”,需要進一步發力。實踐證明,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可以通過引進一家或幾家領軍企業、一項或幾項關鍵技術,實現局部突破,率先崛起。比如,禹城市引進松果新能源汽車項目,就實現了引進一個項目帶起一個產業的效果,入駐企業已達26家,快速形成了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培植戰略新興產業貴在精準,要聚焦5大戰略新興產業,編制好產業鏈、技術路線、應用領域、區域分布“四張圖”,實施重點突破、擴容倍增,瞄準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實行精準化、專業化、園區化、市場化招商,打造新型工業化強市主引擎。
除“舊”布“新”,向綠色發展加快轉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就是一個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新動能的過程,各級要深入領會中央精神和上級要求,鼓勵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要清清楚楚,決不能含糊,更不能討價還價,要下定決心加快落后產能退出步伐,為新產業、新動能發展騰出空間。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勇氣,加快推動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破與立、新與舊是一組辯證關系,要緊緊圍繞打造 “活力德州·智造名城”目標,把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變為上新項目、新企業、新動能的過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要樹立減量替代是常態、等量替代是例外、生態環保守底線、畝產效益論英雄的觀念,統籌運用市場機制、改革辦法、法治手段,壓舊上新、壓小上大、壓低上高、壓散上整,主動壓減過剩產能,持續淘汰落后產能,引導退出低效產能,變“減法”為“乘法”,變壓力為動力,加快向綠色高端產業發展轉型。
德州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