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展現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中國勇氣,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貫穿著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戰略思維等科學的思想方法,對于我們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用全面的眼光看問題,要求我們要用系統思維凝聚發展合力。當前,要在鞏固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戰略格局,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潛力和作用,全面推進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要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向,鞏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落實“六穩”“六保”任務。要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強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做到糧食生產穩字當頭、煤電油氣安全穩定供應,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障基層公共服務。要在“穩”和“保”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因勢而謀、主動出擊、敢于創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要求我們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正確把握“危”與“機”之間的轉化關系。
對經濟發展來說,疫情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難得的轉型升級、打造競爭新優勢的機遇。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朝向既定目標奮力前進。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要求我們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在突發風險面前保持戰略定力,提升發展信心。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于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因此,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即使暫時受到疫情的沖擊,我國各產業所擁有的競爭優勢并不會因此喪失。從長遠來看,我國經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堅持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強化責任擔當,不折不扣抓好中央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同時加強協同配合,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務實功、求實效,中國經濟巨輪一定能夠化危為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時圣玉(作者單位: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