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已然成為壯大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全國各地如火如荼推動合作社發展。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國范圍內由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已達16萬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單個村力量薄弱、發展資源分散、品牌打造困難、議價能力低下等問題,無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實現集體經濟壯大和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越走越實。
做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要讓參與合作社的各方充分了解合作社是為何物。對于合作社的解釋,青島農業大學李中華教授概括為:合作社是平民百姓組織上的聯合體,經營上的實體和服務上的載體。只有將合作社的形式講明白、解釋透,獲得群眾的普遍認同,才能夠推動合作社全面鋪開、持續發展。當然,發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贏得普遍認同僅是開端,是之后工作的基礎。各個發展環節還要聚焦人才、資產、項目三個方面。
走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需要一支完備的人才隊伍。合作社的建立發展需要有一部強有力的“發動機”。毫無疑問,治理根基深厚且具有凝聚力、號召力的村黨支部是這部“發動機”的最佳選擇,支部書記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需要發揮強勁的引領宣傳、示范帶動作用。由于合作社運營極強的專業性,從選項目到籌資金,再到后期的項目管理、人員管理、資金管理、市場營銷等各環節,都需要專業人才,單靠黨支部書記和支部成員遠遠不能滿足合作社對于“團隊”的需求,需要多舉措引才育才用才。在支部書記選任方面,要拓寬選拔渠道、把牢任職標準,打破“村內選人”的刻板觀念,注重從在外經商、務工以及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致富能手等群體中,以及通過社會選聘的方式,選拔有格局、有思路、有能力、有情懷的人員任職,配好合作社發展的“火車頭”;對于其他專業人才配備,要注重多形式發力,通過建立村校、村企合作,回引本村在外大學生,聘請職業經理人、銀行代賬員等形式補齊隊伍。同時,還要從村情實際出發,著眼后續發展,加大引進、教育、培訓、引導、監管力度,不斷壯大合作社發展后備人才庫,保證類型全面,數量充足、支撐有力。
走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據了解,許多行政村集體資產匱乏,存在無資金、無集體土地、無可抵押資產“三無”問題,更有一些村存在很多歷史欠賬,資產負積累。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內+外”雙向入手。“內”又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需要著力推動集中整治,通過不良資產、不合規合同清理等方式聚攏回收村集體資產,通過回收盤活閑散宅基開展“小掛鉤”項目,成方連片開展土地流轉,將路、坎、溝、灣、坑、灘作集體土地處理,創新性增加集體資產積累,保證集體有資金支撐、有資產入股、有依據收益;另一方面,引導廣大村民以資金、土地、勞動力、機械等多種要素入股,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這也是推動村民股份制、帶動共同致富的必經之路。從“外”的角度來說,主要是努力爭取資金扶持,一方面,要全面掌握國家各級政府扶持資金類型,做好項目設計積極爭取,統籌用好鄉村振興、項目扶貧、創新創業等“資金池”;另一方面,要拓寬資金流通渠道,借助村企、村銀合作關系,爭取企業占股投資、銀行低息貸款、社會募股融資,用活用好社會資金,增強合作社發展后勁。
走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需要高質量的項目支撐。對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而言,如何找到位于“風口”的發展項目尤為關鍵,特別是在合作社起步階段,讓入社群眾快速見到收益是凝聚人心、繼續發展的重要一步。合作社發展項目的選擇,不能湊熱鬧、趕時髦,需要經過多方論證,科學議定。按照“因地制宜、久久為功”的原則,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氣候、種植習慣、土壤、技術、市場以及合作團隊等各方面因素。同時,要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思路多元發展,注重產業結構提升、品種技術創新,深化原料型產品精深加工、特色商品服務發展、營銷渠道市場化進程,在避免同質化競爭,增強區域性抗風險能力的同時,增加產品科技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拓展產業鏈盈利長度和寬度,助益合作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田安剛(作者單位:夏津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