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人民銀行紀檢監察組獲悉,針對人民銀行系統部分直屬企業中,“密薪制”被個別領導干部異化為個人特權和內部控制的工具等問題,駐人民銀行紀檢監察組深入開展糾治。目前,系統內發現的有關案件均被查處,違紀違法所得已全部退回。
查處情況印證了公眾關于“密薪制”弊端的擔憂:有的借“密薪制”謀取私利,先給自己“親信”多發獎金,后又通過索要或通知到消費現場“買單”等方式將多發的獎金“回收”;有的將薪酬分配作為維系小圈子的“籌碼”,獎金只給“圈里人”;有的把“密薪制”作為對抗監督的“擋箭牌”……顯然,“密薪制”在執行中異化變味了,其背后隱藏的是腐敗。
作為一種源自西方的企業薪酬管理制度,“密薪制”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一方面,“密薪制”尊重員工隱私,保護高薪員工,可避免盲目攀比現象;另一方面,它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侵犯員工權益、制造新的不公等問題。其實,“密薪制”設計之初就確定了若干原則共識,“薪酬體系公開、程序民主集中、個人工資保密”就是基本的游戲規則。
但對那些熱衷鉆制度漏洞的人來說,“密薪制”就像“牛欄關貓”,不堪一擊。查處情況顯示,在執行中,個別領導干部選擇性忽視“薪酬體系公開、程序民主集中”等要求,片面強調“工資保密”原則,使制度異化成了少數人以權謀私、拉幫結派、對抗監督的一大“暗器”,嚴重破壞了單位政治生態。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近年來,金融領域反腐廣受關注。據報道,2020年全國金融領域有80余人被查處,近20人是中央一級金融單位的領導干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公報顯示,今年將“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持續懲治國有企業腐敗問題”。金融領域反腐持續深化,對那些熱衷鉆漏洞者來說不啻當頭棒喝。
“密薪制”異化及其背后的腐敗等亂象不是某類企業和領域所獨有的問題,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對此,相關部門不妨“舉一反三”,在相關重點企業、行業和領域,就“密薪制”異化現象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同時推動建立公開透明的薪酬制度、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科學有效的內控制度,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總之,好的企業管理制度,可以“拿來”,但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要守住法紀底線。晚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