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德林
牽手山東大學,彰顯政府擔當。在蹲點采訪期間,禹城市委、市政府與山東大學合作之深之廣之密切,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山大共在禹城建成5個研發平臺,常年有20余名博士、專家在禹城工作學習生活,形成了令人矚目的“山大博士群”現象。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與山大合作建設高水平的科技研發平臺、重點實驗室,禹城找到了科技創新的源頭,成功探索了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加速轉化的新路子,讓第一生產力加速走出實驗室,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科技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禹城路徑”。
解放思想,從源頭抓創新。在實際的“雙招雙引”工作中,很多地方只注重引項目、資金、人才,很少直接引進重點實驗室、科技研發平臺。禹城注重從科技創新的源頭抓起,大手筆、高水平推進與山大的合作,以引進重點實驗室為突破口,效果顯而易見:一是帶來了最先進和最前沿的科技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信息,有利于從產業鏈微笑曲線的頂端進行突破,搶占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二是吸引了大批高層次人才進駐禹城,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效應”,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著眼長遠,積蓄發展動力和后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盡快建成“富強、活力、幸福、美麗”的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離不開科技創新戰略深入實施??梢哉f,誰掌握了先進科技,誰就占據了區域發展競爭的主動權,禹城市委、市政府放眼長遠,從2014年起就大力推進與山大的合作,一屆接著一屆干,合作的范圍、層次不斷提升,多年的堅持產生了良好的帶動效應,又先后有齊魯工業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等25家高校院所與之建立合作關系,實現了“雙招雙引”工作高質量推進,為禹城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打破“最后一公里”,讓科技成果加快實現產業轉化。禹城深化政產學研用合作,積極探索市場化、一體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機制,建成了理想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中科禹享眾創空間兩大國家級孵化載體,形成了“需求研發+創業孵化+產業加速”的全鏈條服務載體,讓大量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直接在禹城轉化,有的發展成高新技術企業。
總之,禹城的做法充分說明,實現高質量“雙招雙引”工作,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思維定式和常規,興產業先引人才,引人才先建平臺,建平臺要與大院大所合作,高點定位,頂端突破,讓更多的先進科技在德州開花結果,搶占產業競爭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