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少城市反映的以“國家”“中國”名義發布營商環境評價排名數量眾多的問題,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18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發改委組織的營商環境評價以深化改革為導向,堅持以評促改、以評促優,不設“排行榜”“獎牌榜”,更不會向任何城市、單位收取費用。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進行查處,堅決斬斷營商環境評價背后的“利益鏈條”。
近年來,一些“山寨機構”“野雞組織”打著“權威”“官方”等幌子,借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之機,設立“排行榜”“獎牌榜”,大肆向地方政府、市場主體收取“好處費”“贊助費”。更有甚者,名次、獎牌明碼標價。據報道,不少城市一年內能收到七八種截然不同的評價結果,如此“評價”不要也罷。
營商環境評價重在真實、客觀、全面,意在指導和幫助參評城市及時掌握本地營商環境總體水平、存在的短板弱項、改進方向等,為各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決策參考。當營商環境評價淪為一場或明或暗的交易,對參評城市來說,這樣的評價不僅喪失了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還會增加額外負擔、干擾正常工作、破壞營商環境,其危害絕不容小覷。
2019年國務院公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規定:“任何單位不得利用營商環境評價謀取利益。”一些機構借機牟利已涉嫌違規,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堅持“零容忍”原則,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曝光一起。
既要堅決斬斷營商環境評價背后的灰色“利益鏈條”,又要鏟除其滋生土壤。在一定程度上講,營商環境排名之所以亂象頻出,是因為這種“排名”“頒獎”迎合了一些地方政府錯誤的政績觀。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少數領導干部急于求成,前腳出臺措施、后腳就要求見成效,為此不惜花錢買“排名”。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說了算。與其花心思往臉上貼金,不如沉下心來多辦實事;與其看重那些來路不正的排名,不如多去市場看一看,多去企業走一走,幫助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解決一些燃眉之急。據報道,近日已有多地叫停委托給第三方的營商環境評價排名項目。
整治亂象還需正本清源,進一步完善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充分發揮營商環境評價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同時,規范其他各類營商環境評價,促進評價回歸本源。晚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