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建川博物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豬堅強”于2021年6月16日晚10時50分因年老衰竭去世。14歲高齡、在博物館生活13年的“豬堅強”走完了傳奇的一生。據了解,豬的14歲相當于人類百歲。
“豬堅強”的離世并不突然。早在三年前它就老得難以站立了,今年5月到了“已入彌留,只在須臾”的生命晚期,如今自然終老。獲悉后,原主人萬興明說,有點不舍,但看到它自然死亡,心愿已實現。這應該代表了多數人的態度。
事實上,作為汶川地震“生命的奇跡”、國人抗震記憶的一部分,“豬堅強”在被供養的13年里一直活在人們的視野里,它的吃喝拉撒、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目光。“豬堅強”在廢墟下挺過36天,是奇跡;人類為一頭豬“養老送終”并且在其死后還要冷凍遺體、制作標本,也是奇跡。
也有人就說,說一千道一萬,它就是一頭普通的家豬,只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被人送了一個“豬堅強”的綽號,因此不必過度神化它、炒作它;也有人說,與其關注豬,不如關注人……
以“抬杠式”思維看待“豬堅強”,難免會心生質疑。但事實上,世人長期關注“豬堅強”,不僅在于它在災難中展現出了與生俱來的、令人震撼的強大生命力,更在于人們在它身上看到一種力量、一種精神,而且這種力量和精神已經成為了一種符號化、象征化的存在。
一頭大難不死的豬,一段慘烈無比的災難記憶,一種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豬堅強”的存在意義。雖然多數人沒有經歷過汶川地震等大災大難,但依然可以從“豬堅強”身上直觀地感受到生命的堅韌與頑強以及永不向命運屈服的抗爭精神。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13年,如今的震區早已充滿生機,一片欣欣向榮。歲月可以抹去滿目瘡痍,但抹不去傷痛記憶。銘記災難才能更好地前行。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豬堅強”就是其中一個細微而鮮活的注腳。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頭豬也可以成為“希望和生命力的象征”。
說白了,國人不僅僅在關注、善待“豬堅強”,更是在關注、善待人類自己。人的生命既脆弱又堅強,正因為脆弱,才更要選擇堅強,讓精神世界變得更強大,在任何挫折、災難面前永不屈服。一個人、一個家庭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
若干年后,很多人還會記得那頭叫“豬堅強”的豬,記得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晚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