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琨
小樣,即是人們口中的護膚品試用裝,是各大護膚品牌在顧客購買一定金額商品后為其贈送的試用產品,不可單獨售賣。
然而,近年來小樣市場卻異常火爆,“10元享大牌名品小樣”“小樣保真,支持專柜驗貨”,動輒成千上萬的大牌護膚品,只需幾十元甚至幾元便可收入囊中。
價格便宜、攜帶方便等特點,讓小樣市場備受年輕人追捧。然而,這真的是一件物美價廉的好事嗎?我覺著未必,畢竟企業要盈利,讓消費者花一半的錢能享受正裝產品的效用,那不等于自掏腰包送福利嗎?
有網友介紹,某牌一瓶50ml的面霜,正常購買需要近2000元,而其5ml的試用裝,從網上買一支僅需100元左右。如此算來,10支小樣等于1瓶正裝面霜,但所花費的錢數卻少了一半。低價享大牌,正是令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原因所在。然而小樣市場火爆的背后,卻暗含著真假難辨、以次充好,甚至假冒偽劣的利益鏈條。
中國新聞網記者曾在一家專門生產名牌化妝品小樣的工廠中暗訪調查,據該工廠負責人表示:“A貨(高級仿制品)大到外觀、小到顏色、氣味等都與正品沒什么兩樣,就是用慣專柜的消費者,使用中輕易也辨別不出來。”小樣市場的火爆讓不少小工廠甚至小作坊紛紛打起了假冒偽劣的主意,畢竟一本萬利的巨大利潤太過誘人。“在中山和東莞,從事這種代工業務的日化廠有很多,量大從優”,該負責人此番言論并不是空穴來風。此前的“紀梵希美妝”事件中,其一款明星產品被仿制售賣,6g重量的試用裝在某批發軟件上標價最低12元/個,而對外賣130元,利潤巨大。隨后,紀梵希在官方微博中聲明從未推出過6g裝。“小樣保真”的謊言一戳即破。
小樣雖好,但假貨的危害性是難以預料的。是“餡餅”還是陷阱,還需消費者能夠擦亮眼睛,打消占便宜的僥幸心理,要知道天上掉下來的八成不會是餡餅。
為整治小樣市場亂象,國家也加大了對市場的監管力度,針對性地頒布實施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強制性國家標準打擊不法行為,規范市場秩序。
同時,各大品牌方作為利益的直接相關主體,更應具備敏感的危機意識,開設線下試用門店,限量出售試用產品,這未嘗不是一種自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