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江
每年高考過后都是涉考詐騙案件高發期。公安部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當前“手機收到提前查分鏈接”“大學招生內部指標”等詐騙手段多發,希望廣大考生和家長提高警惕。與此同時,各地也發出預警,提醒考生和家長切莫上當受騙。
從警方揭露的涉高考騙局來看,有的假冒權威專家,利用中介或網站、App等對考生進行志愿填報指導騙取錢財;有的通過家長群、考試群等渠道發送“提前查詢分數”的虛假廣告鏈接實施詐騙;還有的謊稱有特殊關系,可以購買“內部指標”等,類型繁多。考生及家長一旦上當,不但會有財產損失,還可能會泄露個人信息。有關方面針對發案特點發布提醒,將相關反詐防詐知識“輸入”考生和家長腦中,體現了精準防范詐騙的思路,有助于從源頭遏制騙局。
高考作為法律規定的國家教育考試,從考試到招錄等各環節都有著相當嚴格的紀律和規范,也都有十分嚴密的監控措施。所謂“提前查分”“內部指標”等情況根本不可能出現。這些漏洞百出的騙局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騙子摸透了考生和家長急于知道成績等心理。
防范涉高考騙局需要多管齊下,關鍵要提高考生和家長識騙、防騙意識和能力。考生和家長要擺正心態,耐心等待分數公布,還要看好“錢袋子”,捂緊個人信息。凡是非官方渠道公布的涉考信息,考生和家長都要堅持“不聽、不信、不理、不轉賬”原則,讓騙子無從下手。
涉高考類詐騙只是各類詐騙中的一種,反詐應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不久前開展的“全民反詐在行動”宣傳活動為提高人民群眾防騙意識、遏制詐騙行為起到了積極作用。面對花樣翻新的各類騙局,除相關部門發布提醒、強化宣傳、依法嚴厲打擊之外,也需要全社會積極主動參與,深入推進全民反詐,營造全社會反詐濃厚氛圍,讓包括涉高考類騙局在內的所有騙局都無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