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邵陽學院花費1800多萬元引進23名菲律賓亞當森大學哲學博士”一事,引發輿論爭議。該校多名二級學院院長表示,由于難以引進國內的博士人才,學校不得不采取“權宜之計”,在內部選拔一批擁有碩士學歷的教師前往國外讀取博士,提高教師隊伍中博士學歷的比例,對以后升級為大學、申請碩士點都有幫助。目前,湖南省教育廳已介入調查。
雖然菲律賓亞當森大學不是“克萊登大學”,但種種跡象顯示,邵陽學院斥巨資引進的這23名“洋博士”,有嚴重“注水”之嫌。
校方公示顯示,在多數專業不對口、就讀時間僅兩年多的情況下,23人均拿到了博士文憑,其中22人屬“自產自銷”,由學校選派出國讀博。此外,因新冠疫情,20多人僅在菲律賓待了幾個月,之后通過在線網課完成了學業。這么看,亞當森大學的博士文憑太容易到手了,容易得讓人“懷疑人生”。
亞當森大學的不靠譜并不是秘密。據報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曾陸續收到多起舉報,反映部分國外院校在疫情期間針對中國市場大肆開設低質在線課程,其中就包括亞當森大學,“如果您未申報亞當森大學,建議您慎重考慮?!边@進一步印證了這23張“量產”“速成”的博士文憑含有水分。
如此“權宜之計”,與其說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如說是投機取巧、自欺欺人。升級為大學、申請碩士點,需要實打實的辦學實力,真正從根本上提升教師隊伍質量,而不是弄張文憑裝點門面。
學校難以引進國內的博士,并不能成為這種“權宜之計”的遮羞布。當前,國內博士想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也很難,一些院校為何拿出高薪待遇也招不到人?與其抱怨引才難,不如反思自身對待人才的方式?!拔▽W歷論”“唯文憑論”大行其道,重引進輕培育、重數量輕質量、重管理輕服務是難以吸引人才的。
與學術型高校不同,應用型高校重在應用,關鍵在特色。以邵陽學院為例,該校是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擁有多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其實力和特色值得肯定。但現實中,因社會認知問題,學院更名大學之風盛行,一些院校急于升級而又達不到博士占比等硬性要求,于是便打起了“速成博士”的歪主意。
邵陽學院無奈之下采取“權宜之計”,也提醒相關部門在指導高校建設時,應摒棄“數人頭”、重學歷的思維方式,對不同類型的院校進行差別化管理,避免簡單化、“一刀切”等現象,從制度上為學?!八山墶保屴k學回歸初衷。 晚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