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評論員陳廣江
6年舉辦34屆,一項被指山寨的作文大賽竟能持續多年舉辦,引發輿論關注。據《新京報》報道,這項所謂的“比賽”被多家媒體曝光過有問題,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中,比賽主辦方的法定代表人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可吊詭的是,一項存在諸多問題的作文比賽為何還在持續舉辦?
這項山寨競賽就是劣跡斑斑、聲名狼藉的“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雖然屬于違規舉辦的“黑競賽”,而且屢屢被曝光、處罰,但山寨“葉圣陶杯”似乎成了“打不死的小強”,在相關部門三令五申,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競賽的情況下依然不知收斂,一茬茬地“割韭菜”。
據報道,今年1月14日,正值寒假期間,第34屆“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全國總決賽在線上舉行,學生在考試平臺的攝像頭監控下手寫作文,再拍照上傳。看似一本正經、有模有樣,實則明碼標價、售賣證書。這項山寨競賽于2017年首次舉辦,今年竟是第34屆,難道6年舉辦了34屆?原來,為了唬人,主辦公司虛構了賽事屆數,每屆大賽所謂的屆數都是瞎編的。主辦方此前曾因虛構賽事屆數等被處罰,這次故伎重演,吃相難看。
今年1月底,針對寒假期間違規競賽有抬頭之勢,教育部再次發布提醒:凡未列入教育部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的均屬“黑競賽”;所有競賽的結果均不得作為中小學生招生入學依據,也不得作為中高考加分項目。教育部指出,“黑競賽”散布謠言、販賣焦慮、非法斂財,加重學生負擔、損害孩子身心健康,而且涉嫌詐騙。
教育部措辭嚴厲,打擊的決心和力度也很大,但為何“黑競賽”依舊能持續多年乃至頂風作案?利益驅使是根本原因。省賽、決賽、附加賽,每輪比賽都能大賺一筆,而且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黑灰產,嘗到甜頭的一些公司和個人便會鋌而走險甚至寧可挨罰也不罷手。對此,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大打擊力度,讓違法違規者感到“肉疼”。
抵制“黑競賽”也需全社會形成合力,特別是作為重要一環的家長要扭轉功利化的家庭教育觀,別輕信了一些公司和個人“豐富三科簡歷”“為小升初助力”等鬼話。競賽是為了鼓勵個性、鍛煉孩子,而不是盲目攀比、滿足虛榮,更不是為了鉆空子、走捷徑。家長愿意為孩子花錢可以理解,但要把錢花在“刀刃”上,真正促進孩子全面成長,而不是跟風“雞娃”。
要從根本上改變一些家長把競賽獲獎當成孩子升學“敲門磚”的念頭,還需嚴格規范學校各環節招生行為,讓競賽與升學徹底“脫鉤”,讓“黑競賽”失去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