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評論員陳廣江
同一面積和戶型的新房,為什么在售樓處看到的樣板房寬大明亮,到手后卻空間擁擠?過去的一周,有媒體記者暗訪部分上海新開樓盤發現,樣板房里的家具有不少“縮小版”——標2米長的床只有1.8至1.9米;銷售人員介紹的床寬1.5米,實測可能只有1.35米……業內人士稱,樣板房家具變“道具”在業內并不是秘密。對此,上海市消保委提醒消費者注意。
為了讓房子看起來更寬敞明亮,開發商沒少動“小心思”。記者暗訪調查發現,除了床、餐桌、沙發、衣柜等大件為“縮小版”外,有的樣板房里各房間不裝房門,柜子用透明玻璃門,多處設大鏡子,處處給看房者營造幻境。為了卸責,開發商還在“溫馨提示”里注明全屋家具“非交付標準”,即使消費者事后發現貓膩維權也不容易。如此樣板,可謂“反面樣板”。
更驚人的是,樣板房家具變“道具”已經成了行業內心照不宣的潛規則。雖然部分買房人清楚這個“公開的秘密”,但有些消費者難以識破眼前的假象。買房是每個家庭的大事,不少人一輩子也買不了幾次,經驗不足并不奇怪。此外,買房人一般更關注房子的位置、公攤、質量等,而不太重視家具的相關情況,等發現上當可能為時已晚。
顯然,開發商在樣板房里使用“縮小版”“迷你版”家具,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與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背道而馳,與相關法律法規背道而馳,若情節嚴重或構成消費欺詐。相關部門、消協組織要拿出更多積極作為,該約談的約談,該處罰的處罰,以法治方式倒逼開發商誠信守法經營,而不是僅僅提醒消費者。
比樣板房家具“縮小”更可怕的是開發商誠信“縮水”。誠信守法經營是商家最好的品牌,也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在這個原則問題上處心積慮地耍小聰明、使小伎倆,即使一時能得逞,也必將在日后付出更大代價。當消費者都以“最壞的惡意”揣測開發商和銷售人員的時候,當每個看房者都帶著卷尺現場將樣板房內全部家具逐一測量的時候,新樓盤還能大賣嗎?
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對經濟社會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當前,不少地方的樓市不容樂觀,雖然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但重建和提振購房者信心恐怕還需要些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使用“縮小版”家具襯托房屋空間誤導消費,甚至以“有規定”為由拒絕消費者用尺子公開測量樣板房家具,未免過于短視,不僅害人害己害行業,還可能會給地方經濟復蘇進程增添障礙,其害不容小覷。
對消費者來說,參觀樣板房時,最好帶把尺子,里里外外測量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