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功能完備的綜合性經濟體系,也是融通城鎮經濟與農村經濟的載體和紐帶。慶云縣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貫徹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走在前、爭一流的奮進姿態,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慶云縣堅持“快就是擔當”,篤行“干才能落實”,把經濟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全力以赴抓投資促項目、抓消費擴內需、抓開放強招商、抓創新增動力、抓服務優環境,持續激發市場活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實現縣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強化政策引導,筑牢發展“硬支撐”。三年疫情沖擊,導致企業和市場業戶發展預期不足、投資意愿不強,適當的政策引導顯得尤為重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慶云縣在全面落實上級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基礎上,研究制定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制造業發展扶持辦法、促進電商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激發市場活力25條等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和市場業戶共渡難關。以更大力度促消費擴內需,支持物流貿易集散中心、商業消費集聚中心、區域直播電商雙創中心建設,提速商貿物流轉型升級。2022年,慶云縣新增市場主體8387家、增長5.91%,增速居全市第1位;電商網絡零售額實現17.1億元,長期位居德州縣域首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工業用電量增長6.8%、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17.12%,3項指標增速均居全市第3位,成功獲評2022中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
實現縣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加強項目招引,做大發展“蓄水池”。經濟要發展,項目是支撐,招商是關鍵。要培養科學運作的“投行思維”,加強基金招商力度,形成專業高效的招商方法。打造“學習型”“專業型”的招商隊伍,加強與專業機構的交流溝通,開展投行化招商培訓,培養“懂產業、懂資本、懂政策、懂企業、懂談判”的招商干部。搶抓政策機遇,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和專項債券爭取工作,力爭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市盤子。完善項目推進機制,推動更多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升規,盡快實現固投增長、產值增加,促進企業盡快搶占市場份額,增強產業發展韌性。
實現縣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強化產業集聚,打造發展“強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做大做強縣域經濟,要立足縣域特色產業基礎優勢,打造更高水平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一方面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錨定綠色低碳發展方向,把鋰鈉電新能源產業作為“一號產業”,招引落地鈉電正極和硬碳負極材料、充電樁和電池梯次利用BMS管理系統等高科技企業,為放大綠能環宇“白名單”優勢,從產業末端逆向整合提供有力支撐,力爭2025年成為百億級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電力裝備與加油站“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入融合,搶先布局充電樁市場。
實現縣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筑牢園區支撐,做強發展“主陣地”。開發區是縣域經濟的主引擎、對外開放的排頭兵、招商引資的主戰場。做大做強縣域經濟,要舉全縣之力做優做強經濟開發區“一號陣地”,從政策支持、人才隊伍、項目招引等方面給予全方位保障。大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統籌推進路網、教育、醫療等城市基礎設施與開發區聯動發展,加快建設中慶智慧體育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切實提升開發區園區承載力。特別是依托綠電資源優勢,加快建設中慶新能源綠色近零碳產業園,爭取2025年建成。
實現縣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科技創新驅動,注入發展“推進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不斷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筑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提效,加快智改數轉步伐,建設一批數字車間、智能工廠,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滾動實施“百項技改、百企提質”工程,確保技改投資穩步增長,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健全優質中小企業培育梯隊,梯次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瞪羚、單項冠軍企業,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現縣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干部作風和營商環境“雙提升”,激活發展“新動能”。干部作風和營商環境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體現區域治理效能的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縣域經濟要加速崛起,必須持續激發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強化“愛我慶云,我就是慶云”的主人翁意識,鍛造“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以思想解放引領發展突圍,以能力提升賦能爭先進位,以作風轉變促進擔當作為,為各項工作加力提速提供強力保障。必須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全代辦”服務模式,用好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實現“企業辦事動手指,干部跑腿來服務”。政府系統要主動幫助企業“通關”,堅決不讓企業被動“攻關”,以一流營商環境守好各類市場主體“青山”,當好企業“靠山”,共同積累財源“金山”。
(作者系慶云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