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潼
1月,我旁聽了一場德州城市IP設計匯報會。城市IP,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芯片”,是能向外界傳遞自己個性特征的符號。作為已在德州掛職鍛煉16個月的全國人大機關選調生,我心目中的德州城市IP是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鬲。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陶制炊具,被稱為“中國遠古文明的活化石”。早在夏商時期,德州就因生活在此的先人發明了鬲而得名“有鬲氏之國”,鬲的三種特性讓我把它選為心目中的德州城市IP。
第一,厚重,這是從外觀和內涵來說。一方面,鬲與鼎都是三足造型,但與作為國之重器的鼎相比,鬲更給人以溫馨之感,有鬲就能有熱氣騰騰的煙火氣。我們在德州過著熱氣騰騰的生活:曾身穿“大白”守護黎明前的黑暗,見證了疫情陰霾驅散后的萬家燈火,更見證了一個城市熱火朝天、迎難而上的奮斗歷程。我們積累了關于德州的熱氣騰騰的回憶:在市人大的組織下走過德州下轄的縣區市,品過夏津的椹果、平原的老豆腐、禹城的功能糖;也走過“一山一水一花一圣人”的大半個山東,進企業、進項目、進鄉村、進社區調研學習,收獲滿滿。另一方面,隨著時光流逝,鬲從生活器具發展為禮器、工藝品,內涵更為厚重。相信我們在德州的兩年生活,也會像一碗小火慢煨的粥,在時光的作用下蒸騰出樸素的風味和深沉的情感。
第二,實用,這是從功能來說。作為炊具,實用是鬲最大的功能,而德州也像鬲一樣,慷慨給予了我們許多實實在在的生活技能、工作體驗和基層閱歷。生活上,我們在德州第一次煮米做飯,從手忙腳亂到初具大廚風采;我們在德州第一次獨立開車,從忐忑不安到跑高速、上急坡、行夜路都不在話下;我們在德州第一次游泳、垂釣、學素描、彈吉他,從一無所長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工作上,從發展改革、財政經濟,到農業農村、人力社保,從擔任小小法官、檢察官、執法官,到穿上警服、戴上警徽,圓了公安夢,我們在不同崗位收獲施展才干的一方天地,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了德州高質量發展進程,萬分榮幸。當然,最為實用的還是學會了一口不太地道的德州話,讓我能從茫茫人海中精準識別“德州老鄉”。
第三,堅韌,這是從質地來說。為了保證耐熱性和堅韌度,每一個鬲都要經歷原料選擇、加工成型、裝飾和燒制四個步驟:原料選擇時,采用淘洗法去除雜質;加工成型時,采用泥條盤筑法將塊泥制成泥條后層層疊好;裝飾時,磨光陶坯表面并刻上花紋圖案;燒制時,把陶坯放入600℃至900℃的燒窯。其實,每位選調生都是一塊陶坯,德州的生活就是一場泥與火的交融,賦予我們淬煉成才的機遇。對我來說,最難得的成長體驗就是深度參與德城區兩會:作為工作人員,我參與了嚴謹細致的籌備工作,見證每個人都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全力保障這場盛事;作為列席人員,我旁聽了氣氛熱烈的分組討論,見證拳拳代表心、殷殷委員情,更見證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德州的生動實踐。相信歷經兩年淬煉,我們定能長成自己期待的模樣,信心百倍投身到民主法治建設第一線上。
人說“此心安處是吾鄉”,德州就是我的心安之處,鬲就是我心中德州的象征。它的厚重、實用與堅韌,必將成為我的人生印記,永不磨滅,也磨滅不了。
(作者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德城區掛職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