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國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產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農民增收路子拓不寬,文化活動很難開展起來。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近年來,樂陵市朱集鎮將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切入點,以影視產業的崛起,激發老棗區的新活力,實現以“新”帶“老”,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整個過程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端牢“金飯碗”,做強“土特產”。
什么是“金飯碗”?今年4月份,坐落于朱集鎮的樂陵影視城正式開園,填補了魯西北影視產業的空白,各行各業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周潤發、楊紫等影星的到來,朱集鎮迅速進入全國人民視野。這些有利條件就是我們的“金飯碗”。
什么是“土特產”?朱集鎮核心區棗樹1.5萬畝,百年以上古棗樹萬余棵,是全國最大的千年原始人工結果林、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聞名遐邇,境內冀魯邊紅色文化和紅棗文化交相輝映,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秀美、旅游資源豐厚,這是我們的“土特產”。
具體來講,“土”講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做活鄉土資源。對此,我們的做法是: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同志在央視《對話》中說,哪個地方適合搞什么,特別是傳統上有什么優勢,就要把這個優勢發揮好,不能搞一刀切。沒有影視城之前,朱集鎮的最大優勢,就是祖祖輩輩留下的這片棗林子?,F在,我們要依托影視城的發展,讓傳統產業煥“新”。實施“村社企”融合,創新“一家一戶經營—合作社經營—國企統一經營”經營模式,劃分三類地,開展精準管護,做到“政府保樹、群眾保棗”;發展“林下經濟”,種養油葵、芍藥、牧草、金蟬、棗林雞等,實現了“樹上5000元,樹下爭千元”。我們構建“產學研”融合新模式,依托農高區、省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資源優勢,合作發展紅棗精深加工項目,攻關開發了黑化棗酒、黑棗白蘭地、黑棗醋等多款新產品,實現棗制品附加值增長5倍以上。2024年3月,國家級金絲小棗科技小院落戶朱集鎮。我們探索“醫養游”融合新模式,依托千年棗林“生態氧吧”優勢,投資建成集醫療、預防、慢性病調理、養生、旅居、養老為一體的棗林中醫康養項目。2024年,“棗鄉人家文旅康養綜合體”成功獲評山東省首批齊魯康養打卡地。
“特”講的是突出特色優勢,樹立當地品牌。對此,我們堅持:端著“金飯碗”,就得做“好”飯。不主動承接朱集影視旅游溢出效應,無異于“端著金飯碗要飯吃”。我們不僅不能“要飯吃”,更要“做飯吃”“做好飯吃”。朱集鎮順勢而為,規劃建設影視道具產業園,統一規劃、統一招商,衍生出餐飲住宿、影視道具、服裝制作、外景打造等眾多新業態。2023年以來,已有樂陵星斗影視文化傳媒、樂陵草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15家影視相關企業落戶樂陵,吸引3000余人返鄉創業,帶動就業3萬余人。朱集鎮造勢而起,培育吸引了近千名明星網紅、高級技工、影視產業人才、群眾演員等,已與30多家國內頭部影視公司簽約合作,《國色芳華》《唐探1900》等劇組陸續入駐拍攝。融合打通了“報、網、端、微、臺”各種資源運用,統籌“線上+線下”,精心策劃、開展“攝影展”“旗袍秀”等活動120余場次,影響力、知名度明顯提升。
“產”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對此,我們的方向和目標是:村民在家就業,村莊大幅增收。鄉村振興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稗r文旅融合”就是朱集鎮實現強村富民的那把火。整個過程中,我們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底色,以群眾增收為目標,依托冀魯邊紅色文化,打造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青少年紅色研學基地,設計開發紅色教育、農耕體驗、素質拓展、軍營特訓、生態康養、運動競技、非遺體驗等11條精品特色研學路線;依托紅棗文化,打造百棗園、棗博園、結義園等13個旅游景點,舉辦棗花節、開桿節、小棗節、棗林夜市等傳統民俗活動,建成垂釣園、采摘園、游樂園、滑雪場、水上樂園、露營燒烤等12種農家樂場景,形成了具有沉浸感、體驗性、互動性的旅游消費形態。今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56.41萬人次,門票收入948.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84.6%、73.8%,不僅實現了“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田園變公園”,更實現了“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轉變,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和動力。
(作者系朱集鎮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