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洋生物玉米深加工項目是平原新舊動能轉換的典型。
如果說增量崛起帶來的是新興產業雨后春筍般生長,那么存量變革則見證了平原老工業品牌企業,不斷擁抱變化、增強實力的進化史。以企業為主體,平原用現代理念和先進技術促進改造升級,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奏響了新舊動能轉換的“變奏曲”。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平原首先必須正視一個縣情:現有產業是平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難點。對此,有一對觀點在交鋒:現有產業是負擔還是金礦?后一種觀點正是平原所執行的,但打開金礦的鑰匙是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育“群”延“鏈”動能新
“當前,我縣鮮葉結構舊里蘊含著新。對此,我縣堅持雙管齊下,既要把產業鏈上下游的項目集中起來,培育產業集群,又要以國家政策繪制的產業地圖為突破口,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拉長產業鏈;讓老企業也在新動能的大潮中煥然一新。 ”縣經信局局長蔡連武說。育“群”延“鏈”的形式有多種,提高產業集中度是一些行業亟須做的。集中度里蘊藏著集群和鏈條。例如化肥產業,平原以陽煤的尿素為“引子”,建成了史丹利、嘉施利、眾德等肥料企業,形成了產品涵蓋面廣,結構合理的產業集群。
生物醫藥產業,是平原按照大健康產業的要求著力打造的戰略性產業。膨脹壯大這一產業,平原借力,借智,以信誼制藥、諦愛生物、艾康生物、誠匯雙達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已逐步成為平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重組產能,拉長產業鏈,是傳統行業培育新動能的前提。在這方面我縣有成功經驗。例如造紙產業,產能已分別集中到匯勝、德派克、泰鼎新材料三家企業。這些企業無不因此做大做強,另辟蹊徑地涉足瓦楞紙、紙管紙等紙張新業態。
新技術嫁接到傳統技術和產品中,推動產業鏈向高端、高附加值延伸,是平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頭戲”。在這一方面,圍繞平原的重要農產品——玉米,福洋、宜瑞安兩家大企業為我們詮釋了技術延“鏈”的“點米成金”之術。
福洋年產20萬噸玉米淀粉深加工項目以玉米為原料,由全市第一家企業設立的發酵工程研究院聘請的沈寅初、楊勝利、歐陽平凱等院士做技術顧問,對公司原有的10萬噸/年玉米淀粉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并以此為基,建設年產5萬噸玉米毛油生產線1條,對淀粉生產產出的副產物玉米胚芽進行深加工;建設3萬噸/年抗性糊精生產線和20萬噸/年專用麥芽糖漿生產線。該項目可新增稅收4000萬元,相當于再造一個福洋。
美國宜瑞安是世界500強企業,它提取我縣糯玉米中的蠟質玉米淀粉,以技術為其變為變性淀粉、醫藥中間體和食品添加劑畫上了點睛之筆。按照美國宜瑞安的投資進度,公司將在5年時間內,投資2億元,產能擴大到年產6萬噸蠟質淀粉,預計實現利稅過億元,并帶動我縣發展特種玉米訂單種植。
在平原,技術延“鏈”的效應在持續擴展。史丹利(平原)公司與清華大學金涌院士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福洋生物葡萄糖酸衍生物工程實驗室入選2017年山東省78家工程實驗室,其研發部主任趙偉參與研發的“海藻糖生產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企業奮進謀轉型
對企業來說,拉長產業鏈需要專注和韌勁。安華瓷業原本在陶瓷酒瓶的天地內縱橫馳騁,但面對功能陶瓷的浪潮,但安華仍然踏上了這條無基礎的轉型升級之路。目前,安華已豐富到三大系列七大產品,并積極參與了行業國家標準的制定。
從高地躍上技術寶塔的頂尖,安華負責人這樣總結:“企業要順應新舊動能轉換的潮流,關鍵是有一種將企業做大做強的追求,有一種永不滿足的勁頭兒。 ”正是憑借著這股勁頭,今年以來,我縣27家企業成功入圍全市“三個一百”工程培植企業名單,數量居全市第3位;13個市級工業重點技改項目已有12個開工建設;對接大院大所10家,引進高層次人才20人,濟鐵平原物流園三期、隆盛醫藥中間體、泰鼎新材料高強瓦楞原紙、晟昊生物、誠匯雙達等71個項目加快推進。
跨界融合化是培育新動能的有效途徑。森力啤酒正與德國圣堡啤酒合作建造生產線和啤酒文化公園,按照工業旅游標準,全流程對外開放,游客不但可以見證啤酒的生產過程,還可以在公園中暢享啤酒文化。據介紹,這種“旅游+工業+商業”模式將在全國范圍內鋪展開來。
龍頭項目帶動強
“新舊動能轉換,還需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打造項目庫。為此,我縣精選了陽煤化工、誠匯雙達、漢格威等七個項目領頭,他們之中有傳統產業,也有新興產業,但它們所代表的的理念是相同的:有科技含量,有市場前景,有環保功能,這也正是平原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方向。 ”縣發改局局長石院說。
先來看高端產業。誠匯雙達從事新型高端制藥,母公司城創醫藥是我省醫藥科研的龍頭,獲國家發明專利60多項和國際專利、新藥證書70多項。項目建成后,年產第五代新型高效抗生素關鍵中間體75噸、孕激素2噸。締愛生物年產150噸創新藥物高端生產項目由高端人才楊民民、吳希罕博士領銜的團隊為支撐,與世界排名前20的制藥企業保持長期合作,主要生產抗腫瘤、抗病毒的醫藥中間體。
東鴻制膜依托技術優勢打破國外進口壟斷,采用濕法同步拉伸的工藝建設年產8500萬平方米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可滿足國內眾多廠家對高檔隔膜的需求,降低電池企業的生產成本,顯著提升我國電池隔膜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漢格威產業化項目投產后將達到年產電池管理系統5萬套、電機控制器5萬輛套、整車控制器5萬套的生產制造能力,其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與歐美處于同一水平。平原將著力促進該項目,并以之為平臺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打造立縣、立市的大產業。
再來看傳統產業的新生。陽煤化工氨醇裝置節能升級改造項目利用水煤漿氣化技術得到的一氧化碳和氫氣,新建年產100萬噸甲醇生產線;年產40萬噸合成氨60萬噸尿素生產線。該項目可實現企業由煤化工向精細化工的轉型,并退城進園。
同時,平原企業還多方轉型,抱團發展。從晟和機電的焊接機器人,到晉德螺絲的倉庫智能管理系統,再到意利特電子的自動化生產設施等,智慧工廠正在平原風生水起。借助互聯網、濟鐵物流園的優勢,平原企業突破了各自為戰的老套路,邁進了互相利用的“大物流”理念,提高了物流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記者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