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徐卓 通訊員 王玉紅)在各類電器設備的電路中,安裝著一種芯片,在電壓不穩定的情況下,它可以保護元器件的正常運行,這種芯片叫壓敏芯片,它是電器設備電路的“安全衛士”。在平原就有一家專業生產壓敏芯片的企業——山東鴻榮電子有限公司。
作為平原新材料產業的 “旗艦企業”,鴻榮電子身上帶著很多 “光環”:公司技術突破了美國及臺灣的壟斷,全國首家量產溫度傳感芯片的企業,山東省唯一一家生產低壓壓敏芯片的企業,三星電子壓敏芯片等產品的最大供應商。
4月2日,位于平原經濟開發區的鴻榮電子公司廠區內,干凈整潔的廠區環境,排列有序的廠房,每個廠房上方都掛著綠色“芯片”二字。公司陳列室內,一本本的創新專利證書,讓人感受到公司深厚的創新底氣。
分揀車間內,10多名工人正在分揀著壓敏芯片。 “這批壓敏芯片是三星公司定的,訂單比較急,工人正在加班加點地趕工。現在各地訂單已排到6月底。 ”公司經理張志勇說。
坐在行業頂層,鴻榮電子掌握著壓敏芯片、熱敏芯片等的全套核心生產技術。但鴻榮電子沒有“獨孤求敗”,它也有自已的糾結:生產壓敏芯片電極材料的原料一般是白銀,用白銀制造芯片電極,把公司逼進“高成本”的墻角。
用廉價材料代替高昂白銀,建廠不久的鴻榮電子就下定決心,率先啃定這塊“硬骨頭”。
“在芯片產業競爭中,不允許有一點惰性,因為你不經意間的停歇,在以后都會被放大成很大的落差”,公司經理張志勇說。
“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這是一只鴻雁的光榮,鴻榮也要有這種志向”,公司經理張志勇說。因為高度的創新自覺,才有了堅定的創新決絕。幾過探索,鴻榮電子找到代替白銀的關鍵材料——銅。
以銅代銀,公司專門組建了22人的科研隊伍,這個團隊首席科研專家是華南理工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科研隊伍“三年磨一劍”,經過無數次實驗、配比,去年5月1日,終獲成功。
電極材料“白銀變銅”后,成本降低18%,性能沒降低。公司不歇腳,立即在生產線上轉換新技術。同年12月,鴻榮電子成功試生產了100萬顆 “銅心”的壓敏芯片。
鴻榮的創新,不僅專注“以銅代銀”一隅,公司有寬廣的宏觀視野。公司在生產線上,用足“繡花功夫”,打磨品牌產品。順應多層片式壓敏芯片的市場導向,鴻榮行云流水般地打出一套創新組合拳。
在工藝技術和應用上,鴻榮瞄準小型化,陣列化,模塊化及低電容化為的努力方向,進行元器件模塊化整合,提高產品可控性。在材料體系上,使用超細粉體材料或納米材料,在外殼上讓芯片更加安全。
公司順應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需求,開發出壓敏芯片、熱敏芯片、復合型電涌保護器等系列產品,并與公牛電器、華為、美的等國內外廠商簽定了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鴻榮電子已建成年生產能力4.8億只,行業排名位居全國前5位的公司。其中低壓芯片及成品產銷量均超過行業龍頭TDK,Littelfuse等,位居全國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