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桃園街道辦事處,穿行在筆直的村村通公路上,萬畝良田盡收眼底,一條條別致的田埂總是會特別的引人入勝。在魯望規模農業服務中心,堆積成山的玉米棒正在利用高科技機械進行著玉米脫粒和烘干處理。
桃園街道耕地面積廣、宜農地比重大,未利用地及后備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并且土壤深厚且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具有天然的土壤優勢。自2017年8月份開始,桃園街道便開始著手以土地為主要突破口,通過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打破 “一家一戶”經營模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精耕細作、用養結合,依托黨支部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對接龍頭企業這種模式,逐步實施規模化經營。
“通過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依托群眾最信任的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我們可以組織大面積土地”桃園街道黨工委書記孟慶泉說道, “但是,只有土地單打獨斗還是沒有脫離傳統的種植方式,只有吸引工商資本下鄉,帶來資金、技術和人才,才能讓這片土地真正生金發光”。
而魯望集團就是桃園街道立足土地優勢,重點引進的龍頭企業。自去年開始,魯望集團便以畝均1000元的價格,通過黨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了吳家莊、張麻村等9個村莊的5000余畝耕地,作為發展規模農業、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的一期試驗田。
魯望農業集團利用自身的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試種黑小麥等15種小麥良種,在今年春小麥普遍遭受自然災害而減產的情況下,與傳統農業種植相比,實現了畝均增收200斤。首期的成功探索,桃園街道先后成立了22個土地股份合作社,規模種植面積順利擴大到2萬畝,涉及2000戶7000人。
與此同時,占地20畝的規模農業服務中心也順利建成,購入大型農業機械80余臺套,建有大型烘干設備一處。 13名碩士博士生走入田間,科學種植優質小麥糯玉米,對接美國宜瑞安,發展訂單農業,麥季收益3萬元,秋季收益30萬元。企業原本 “一年賠、三年平、五年賺”的計劃在第一年就實現了穩賺不賠。
“家里去年土地就開始交由村集體統一經營,入股魯望農業集團,不僅每年有1000元的租金,比之前的承包費多出近一倍,而且年底還有分紅,另外,在公司打工還有工資拿,比自己種地可強多了”吳家莊村尚建峰說。
不僅如此,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后,分散的土地被集中,通過溝渠道路、田埂整合, 8個村莊流轉出土地約1000畝,實現村集體增收村均13萬元。
土地規模經營后,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為了改善群眾的生活條件,桃園街道計劃利用3—5年的時間,將全街道54個村莊全部進行拆遷復耕。屆時,桃園街道辦事處成方連片的土地優勢更加明顯, 8萬畝耕地將全部實現規模經營。目前,吳家莊、寇坊村已拆遷完成,其中吳家莊已經復耕完成。
科技興農,人才是關鍵。桃園街道借我縣 “雙招雙引”東風,引進名校、科研院所共謀桃園產業綠色發展之路。目前,桃園街道辦事處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建立 “兩院一基地”,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成立“科技小院”,與省科技廳合作共建的 “農科驛站”,以上單位常年派駐專家教授等農業科技人才來示范區進行指導,將最前沿的農業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助力打造高端農產品示范基地。
為了留住人才,桃園街道成立了集 “兩院一基地”、農業服務中心、人才公寓、黨的建設、智慧農業、辦公場所于一體的農業科技綜合服務中心,為人才和企業提供居住、辦公、教學、科研等綜合性服務性功能,對助推桃園街道的鄉村振興提供了大力支持。
接下來,桃園街道辦事處將通過 “規模經營主體” + “龍頭企業”的經營模式,高標準建設現代化產業園,集聚正大、中糧大北農、瑞東、牧原、溫氏等國字號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打造全產業鏈條融合發展新模式,爭取利用3—5年的時間將全街道8萬畝耕地全部實現規模化經營。另一方面,借助魯望品牌+平原縣區域公共品牌 “魯德原”的雙品牌戰略,著力集中對外推介,以品牌帶動,促進質量興農。
(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