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平原融媒記者 董娟)在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提起德州市派平原縣桃園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這里的百姓都贊嘆不已。就在一個月前,服務隊又積極爭取到35萬元的項目資金,將用于桃園全民健身中心籠式足球場項目。這是德州市派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桃園街道后,爭取到的第四處高標準特色活動場所。
“一年來,我們與當地政府和群眾一起,聚攏資源開拓思路,立足幫扶村自身實際,按照鄉村振興的總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推進。不僅讓村里的產業興旺起來,同時也讓群眾的生活更好了。”德州市派平原縣桃園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張少先說。
2019年7月,根據德州市委組織部關于“萬名干部下基層”工作的統一部署,張少先帶領著由8個市縣單位10名隊員組成的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平原縣桃園街道,并第一時間成立黨支部,選好配強支部班子。
有了組織力量做支撐,服務隊的工作開展起來就更加有動力。為盡快熟悉當地的情況,服務隊通過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座談、入戶走訪、與村民代表交流等方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盡快摸清重點服務的西楊村、后遲村、后屯村、飲馬店村、前張村五個行政村的基本情況,認真分析每個村莊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每個村莊鄉村振興工作的著力點,以規劃村集體產業、謀劃村長遠發展為重點來開展工作。
“通過調研走訪我們發現,西楊村因地處河流下游,河道常年淤積,且地下水位過低,灌溉水源極度貧乏,澆地難一直是困擾村莊發展的難題。了解到西楊村的問題后,我們多次與縣水利部門進行溝通協調。2019年11月,他們對西楊村地下水質進行勘測后,先后投入50萬元疏通溝渠,并對河道進行挖掘清理,解決了村莊656畝耕地灌溉難的問題。”張少先說。
而在后遲村,當下,村民劉利燕正在采摘成熟的豆角。目前,后遲村160個大棚的豆角、黃瓜陸續進入收獲季。這些蔬菜全部收獲后,再進行今年第二季黃瓜育種。預計全年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共達320萬元。
曾經的后遲村,是傳統農業村,沒有主導產業,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2008年,后遲村成立了平原縣益農蔬菜專業合作社,但因為種植結構不合理、銷售渠道不穩定等原因,合作社的效益并不高。
“我們發現后遲村的蔬菜合作社管理水平和種植結構水平較低,所以我們今年2次邀請專業人員來后遲蔬菜園區進行業務指導,并新上微灌設施,不斷幫助他們調優種植結構。同時,我們還調整了產業發展規劃和合作模式,將蔬菜合作社大棚由110個增加至160個。”張少先說。
大棚數量多了,產量必然劇增,為打開銷路,實現整個合作社的增產增收,服務隊多次赴德州,與德州孟氏蔬菜談合作。目前該公司與后遲村達成蔬菜種植合作意向,計劃將320畝的蔬菜園區作為自己旗下的種植基地,在蔬菜市場預測、種植品種及技術上給予指導和服務,收獲后的蔬菜將訂單回購。
“預計與孟氏蔬菜合作后,每畝年可收入1萬元左右,從根本上就能解決原來蔬菜銷路不暢、效益不高的問題。同時,我們社員的收入也能長期穩定,集體經濟與群眾實現雙增收。”桃園街道后遲村黨支部書記遲吉華對未來充滿信心。
西楊村灌溉問題得到解決、后遲村160個蔬菜大棚“直通”大市場,這只是德州市派平原縣桃園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所做幫扶工作的其中之一。一年來,這支10人服務隊,不斷發揮服務隊成員單位的職能優勢,積極協調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司法局等單位,落實縣農業農村局500萬元的糧食綠色優質高效創建項目、今春投資300萬元實施桃園街道綠化工程、協調縣財政資金40萬元用于教育設施配套和學校安全條件改善、投入5.2萬元為飲馬店和前張村安裝13盞路燈……
他們積極為街道為村莊謀思路、獻良策、籌資金,既當“智囊團”,又做實干家,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有效推動了桃園街道鄉村振興發展,得到了街道黨工委和群眾的一致認可。在七一前夕,服務隊黨支部被平原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提起下一步的工作,張少先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事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鄉村振興服務隊,我們將繼續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工作任務,提高服務本領,科學謀劃,扎實工作,為群眾做更多實事,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