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平原融媒記者 王子達)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平原縣前曹鎮前李村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特色種植,積極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領百姓走向致富小康路。
在前曹鎮正喜園農場,平原縣前曹鎮前李村黨支部書記劉長友和農場技術員進行交流著。他聽說農場里今年又增加了一茬甜瓜,特意來大棚了解種植甜瓜長勢情況。
“這茬種的甜瓜,按照市場需求選擇的種植品種,主要發往唐山、內蒙、銀川等地。瓜果到那之后有一定的客源,可以直接賣給這些老客戶。”正喜園農場技術員王凱說。
據了解,正喜園家庭農場以往主要以種植西紅柿為主,每年8月下旬種植,次年5月收獲完畢,全年中存在一定的種植“空窗期”。為了增加效益,今年正喜園農場調整種植思路,西紅柿收獲后,開始清理大棚,種植甜瓜,有效填補了西紅柿種植的“空窗期”。
“這個園區一共有25個大棚,甜瓜畝產八千斤左右,依照以往行情,一個棚的甜瓜能收益兩萬多元,這樣25個棚的總利潤能達到五十萬左右。”正喜園農場經理高鑫說。
據了解,平原縣前曹鎮前李村早些年是一個經濟落后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前李村黨支部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并引進正喜園農場產業項目,為村莊發展和村民增收找到了新路徑。
“那時候種十多畝地,一家人忙活一年也就一萬多塊錢。現在大棚區一畝地給一千塊錢租金,我在這里常年打工,一個月四千多,一年就四五萬,比種十多畝地強多了。”前李村村民劉長平說。
“不僅老百姓能增加收入,村集體收入也能增加不少,可以用這些錢給大伙兒修路、挖溝,給老百姓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前李村黨支部書記劉長友說。
前李村在產業發展上,除了請“外援”引項目,還充分培養和挖掘本村種植大戶,帶動百姓致富增收。
前李村村民劉建奎之前是搞蔬菜運輸的,看到各處種菜都比較好,就從自己村里承包了七八十畝地,如今一年一畝地純收入達到五六千塊錢,也給村里的村民們增加了收入。
如今,前曹鎮前李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積極探索致富新路徑,發展蔬菜特色種植,使前李村由過去的經濟發展落后村,變成了村強民富的幸福村。
“下一步,我們準備以正喜園農場為依托向四周輻射,再流轉200多畝土地,增加3至5個種植大戶,改變種植模式,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展產業模式,讓大家伙兒更好地富起來,讓村集體收入有所增加,為大家伙辦實事,帶領大家伙共同奔小康。”劉長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