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齊魯之邦,桃園故里,人文平原自古崇文尚教,名家輩出。承漢魏遺風,展古城新韻,從三國時劉備興辦平原書院,講學傳道,到如今一座座現代化學校遍布城鄉,立德樹人,閃耀著與時俱進思想光芒和個性表達的平原教育,始終勇立潮頭:“優先發展,均衡發展”、“城鄉一體,統籌推進”、“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一系列鏗鏘有力的關鍵詞,繪就出一幅砥礪前行,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畫卷!“讓優質教育成為人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一句句莊嚴的承諾,正在平原教育人矢志不渝的杏壇深耕中變為現實!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平原縣委、縣政府將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將均衡發展列為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形成了改善民生從教育突破、發展教育從均衡抓起的共識,全縣教育系統圍繞實現城鄉教育均衡化目標,堅持“城鄉一體,統籌推進”,演繹了一曲曲教育優先發展、均衡發展的華彩樂章!
推進教育基礎均衡 譜寫共享新篇
教育均衡,投入先行。平原縣委、縣政府在學校建設上舍得拿真金白銀,舍得拿黃金地段,舍得拿優惠政策。縣政府將學校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均衡發展領導小組和學校建設指揮部,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集中研究推進策略和落實措施,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從縣委書記、縣長到分管副縣長,現場辦公、現場調研的足跡踏遍每一所學校。工作中,全縣牢固堅持 “建百年工程、建放心工程、建高標準工程”的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按照“五統一”標準,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招標、統一質檢和監理、統一撥付資金、統一工程驗收;嚴格 “把好四關”,即把住設計關、把牢招投標關、把好建筑材料關、把死工程驗收關。按省級標準對所有項目學校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力爭建一棟樓房,造一處精品,樹一道風景。
近年來,全縣多渠道籌措資金10.4億元加大校舍建設,實施了55所‘全面改薄’和4所解決‘大班額’學校建設,總建筑面積達26萬平方米。改造、新建寄宿制學校的餐廳和宿舍21處,新建高標準環保塑膠跑道人工草坪操場12片,道路及校園硬化約17.2萬平方米;新建水沖式廁所63個,學校全部消除旱廁。
投入最大讓建筑質量最高、校舍最美;配備最全讓全縣教育快速步入現代化軌道。在平原,凡涉及學校建設所需資金,一律優先簽批、優先撥付、優先保障。除建設資金外,自2016年以來,按均衡化配備標準,全縣還累計投入一億元用于 “三通兩平臺”項目、教學裝備等配套設施建設,這是近年來平原在學校內配方面資金投入最多、涉及學校最多、采購儀器設備最多的一次!目前學區及以上學校基本實現了 “校校通寬帶、班班多媒體、專任教師人手一機”的目標,偏遠教學點實現了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為每個學校按標準設置了衛生(保健)室、心理咨詢室、科技活動室和綜合實踐活動室等,并配齊配足了各類器材。縣教育局專門成立了6個督導組多次深入到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進行了實地督查,確保做到 “建得有、配得齊、管得好、用得足”。全縣所有學校的辦學條件向著標準化、現代化、均衡化邁出堅實一步,基本達到了省定標準,極大縮小了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辦學差距,農村學生和城里學生一樣可以接受到優質教育。許多在城區學校上學的學生重新選擇了返鄉就讀。如今,走出家門口,就讀好學校,在平原逐步成為現實。
一連串堅實有力的“投入數字”,為平原解決城鎮“大班額”和“全面改薄”注入十足底氣!
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民生賬單”,彰顯出平原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堅定決心!
提升教育師資隊伍 譜寫育人新篇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為統籌推進解決城區 “大班額”和農村教師短缺問題,全縣敞開縣門辦教育,撤掉門檻納人才,及時補充到教學一線,并重點向農村和薄弱學校傾斜,學校師生比和專任教師結構均達到省定標準。 2015-2017年共補充小學、初中教師443名。不斷加大緊缺學科教師招聘力度,其中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英語教師182名,優化了教師隊伍的年齡、學科結構。 2005至2016年,已連續12年面向全國招聘教師2244人,其中70%的新招聘小學教師被充實到農村學校, 2016年這一比例提高到了82.9%。這些新教師為全縣農村教育帶來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帶來了無限的教學激情,帶來了實現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新手段,給農村教育帶來了源頭活水和無窮活力。
為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堅持“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分層培訓”的原則,不斷加強教師培訓。每年組織暑期教師遠程研修和新聘教師崗前培訓,借助“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名師大講堂”等活動,大面積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信息化教學水平。積極舉辦各種學校管理、教育改革培訓班,共1800多人次參加培訓。每學年舉行全縣青年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大賽,提升教師基本功。目前,比賽已連續舉辦兩屆,2400多人次參加了比賽,參訓率達90%以上,教師培訓走向規范化、常態化。通過培訓,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僅2016年,全縣在優質課評選中就有56名教師獲得市級一等獎,11名教師獲得省級一、二等獎,5名教師獲全國一、二等獎,獲獎人數占全市總獲獎教師人數的五分之一。 14名教師當選德州市第一期名師建設工程培養人選,在全市各縣市區當選人數最多。3名教師被評為省特級教師,分獲獎勵18萬元,個人獎勵之重為平原教育史上首次。
平原將師德表現作為崗位聘用、年度考核、職稱評審、評優獎勵等的重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為營造氛圍,樹立榜樣,縣教育局連續三年開展了師德巡回報告會,每年都有4000多人次接受到了深刻教育。對“三亂”行為特別是在職教師有償辦班行為實行“零容忍”,公開舉報電話,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為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縣委、縣政府每年都要隆重表彰為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2017年縣財政拿出308萬元作為專項獎勵資金,獎勵數額為歷年之最。
持續教育改革創新 譜寫活力新篇
新的時代,賦予教育新的使命。“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平原縣將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實施“四項改革”,讓教育充滿激情活力。
評價制度改革,還健康于學生。以實施音體美評價改革為突破口,積極構建學校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在全縣推行音美抽測活動,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小六會考中增加20分體育測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陽光體育運動1小時,這項評價制度改革得到了省級專家的充分認可;創新舉辦了全縣第一屆中小學生團體操比賽和第一屆“校園足球聯賽”、 “首屆太極拳進校園”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多彩活動中健康快樂成長。 2017年在全省中小學藝術節比賽中,全縣有十多個節目獲一等獎;在全市師生書畫大賽中, 30多名師生揮毫折桂翰墨飄香。素質教育成果在全市名列前茅。
人事制度改革,還教師于活力。按照總量控制、動態調整的辦法,對全縣中小學教職工編制進行了重新核定;積極開展教師城鄉交流,跨校交流;擴大學校在教師招聘中的話語權和自主權;實施“大教研”制度,教研員全部下沉基層,入校辦公,足跡遍布全縣各個學校,惠及各個學科,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自編地方課程,還教育于真諦。凝聚全縣教師智慧,精心為小學階段每個年級編撰了 《平原縣小學生傳統文化讀本》,每周一節課,經典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階段得到全面普及,在山東省校本課程評選中獲得一等獎;積極推行英語口語化教學,將過去只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能力的培養。
推行自主選課,還創新于課堂。以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由點及面,在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推廣自主選課模式,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一兩門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交流,讓孩子們學會在開放中選擇,在互動中提升。
深化教育治理建設 譜寫和諧新篇
平原結合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扎實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打造了10所樣板學校,全面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指導各學校結合其辦學條件、辦學理念和地域特色文化精心設計、合理布局校園文化,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點,將文化植根于學校的特色教育中。
以平安校園建設為抓手,健全安全工作體系,做到 “安全無小事,安全無死角,人人抓安全”。特別針對消防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校園欺凌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督查,堅決守好學校安全這條底線。
加大救助資助力度,構建托底保學機制。推進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全覆蓋,僅2016年一年就精準資助中小學生、幼兒、大學生5750人,資助金額達1247萬元,其中大學生助學貸款各年累計回收率、逾期本息回收金額均居全省第一位。保障特殊群體平等入學。高度關注特殊學生教育,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6%。我縣所有公辦學校接受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 “零障礙”入學,并享受同等政策,切實保障了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權利。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探索出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機制。全縣學校社區建立了 “四點半學校”和"留守兒童快樂成長活動站",縣婦聯,團縣委每年都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和愛心結對活動,全縣各學校都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積極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營造出了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
扎實開展好教育系統“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活動,積極推進市民熱線、信訪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有力維護了教育系統和諧穩定大局。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原則,有效杜絕 “擇校生”、重點班現象。落實陽光招生編班政策,對新生入學隨機編班,并嚴格按學區劃分招生,確保小學適齡兒童全部入學。通過初中劃片錄取控制規模,高中向各中學分配招生指標等措施,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現象得到控制。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初中年鞏固率分別為100%、 98.2%。
匠心筑夢,春華秋實!一系列措施扎實推進,一系列改革持續發力,平原教育事業發展交出了令人可喜的成績單:先后獲得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教師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市素質教育成果一等獎”、“全市辦人民滿意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縣委、縣政府先后為縣教育局記集體三等功三次。連續多年在市縣行風測評和部門滿意度調查中名列前茅。教育質量持續提高,連續多年高考、中考成績位居全市先進行列。
面對教育面貌巨大變化,平原縣教育局局長李光澤由衷地說:“從‘人人有學上’的基礎教育,到‘人人上好學’的基礎均衡,是平原教育發展的豐碩成果,更是平原教育砥礪前行的嶄新起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教育所承載的使命更為重大,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我們的責任所在。面向未來,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這個主題,立德樹人這個根本,堅持教育質量與安全穩定、業務工作與黨的建設并重,強化規范、均衡、開放等辦學理念,突出抓好學校綜合管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創新發展、校園安全保障等重點工作,推動全縣教育事業再上一個更高層次。”
固本樹人無止境,揚鞭躍馬啟新程!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乘著十九大的東風,平原教育的每一步前行,必將帶給人民對美好生活更為真切的獲得感和自信心,讓每一個孩子的未來,沐浴陽光,精彩綻放!
新亮點塑造新形象
1.校舍建設質量標準高
主要做法:“三高、四關、五統”,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把住設計關、把牢招投標關、把好建筑材料關、把死工程驗收關;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招標、統一質檢和監理、統一撥付資金、統一工程驗收。
所有新建校舍按8級抗震標準規劃建設,平房均為樓房框架結構設計,質量標準高,安全有保障。
另外,結合“全面改薄”工程,為農村學校(含學區、教學點)教師配套建設了宿舍,解決了他們的食宿問題,使他們能夠安心從教。
2.教師補充、考核評價向農村傾斜
連續12年共招聘教師2244人,其中2015-2017年共補充小學、初中教師443名(共招聘教師538名)。近三年新招聘小學教師80%以上分配到農村學校。在落實農村教師緊貼,提高班主任費,在職稱評審和評先樹優中,向一線傾斜,向農村學校傾斜,力促新招聘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3.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
累計投入1億元,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累計購置教師用計算機2637臺,學生用計算機3536臺,新建計算機網絡教室83個、高清錄播室20個,新增多媒體教室940套,實現了班班多媒體,專任教師人手一機,多媒體計算機室達到省定標準,為教育現代化打下了良好基礎。
4.校本課程開發走在全市前列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校本課程開發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自編國學經典課程全面進入課堂。編寫了《平原縣小學生傳統文化讀本》(共6冊,每年級一冊),每周一課時,每日晨讀30分鐘,經典教育在小學階段得到全面普及,在山東省校本課程評選中獲得一等獎。二是積極落實“寫字教育”課程。將寫字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小學在完成課時任務基礎上 ,每天增設10分鐘書法練習,每學期開展師生書法比賽和評價。近幾年,在市級及以上各類書法比賽中,我縣獲獎人數在全市名列前茅。三是全面推廣大閱讀課。堅持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把大閱讀納入學校課程管理,每周不少于半天的閱讀時間。每年定期舉辦讀書會、經典誦讀、演講比賽等評比活動,書香校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5.創新音體美課程評價方式
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2016年開始,采取音體美才藝展示和教材內容抽測相結合方式對學校及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成效明顯。近兩年,我縣在不斷加大音體美教師招聘力度的基礎上,通過教研員駐校辦公、全程跟蹤指導、基本功大賽等方式全面提高音體美教師業務素養,為開全、開足、開好音體美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在2017年全省中考命題培訓研討會上,我縣做了典型發言,受到省專家認可。
6.實施“大教研”制度
教研員全部下沉基層,入校辦公,足跡遍布全縣各個學校,惠及各個學科,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作者 朱方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