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保平在社區為群眾演出。
??? 平原有個呂劇團,團里有個老編導,他叫李保平。??? 李保平可是個老戲骨,上大學時,就與呂劇結緣,與呂劇相伴大半輩子,如今,他已過古稀之年,但說起呂劇創作,他卻是“才思泉涌”。
??? 他也是個戲癡,生活中,不讓干別的可以,不讓寫劇本絕對不行,走著路想,半夜爬起來寫,雖苦猶樂。
??? 李保平與呂劇相識于大學時,相伴于工作中。上世紀60年代末,他就讀于山東師范大學,參加學校演出時,李保平對呂劇就很感興趣,工作以后,曾擔任過寧津文化館文藝輔導員、德城區呂劇協會會長,一直沒有離開過呂劇。
??? 2005年,李保平于平原一中退休,對呂劇更是“癡情不減”,從組建“平原呂劇協會”,到成立“平原鄉情呂劇團”,他擔任編導,創作排演作品16部,多部作品在省市獲獎。
??? 今年,李保平已經72歲,當聊到他傾注了諸多心血的作品時,眉宇間更是神采飛揚。
??? 李保平創作的呂劇作品,在農村有很多中老年人“粉絲”,他的作品成為文藝下鄉演出的“壓軸戲”。
??? 如何讓群眾喜歡上呂劇,如何讓呂劇走向群眾,李保平可是動了不少腦筋,積累了很多創作新理念。“創作要接地氣,要把觀眾擺在首位,要想到群眾的生活環境、文化程度,說他們聽懂的話,演他們身邊發生的事。 ”李保平說。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富民政策,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李保平就把老百姓對黨的感激之情,通過唱詞表現出來,替他們說出心里話。鄰里間有小矛盾、單身老人再婚……這些老百姓身邊經常發生、經歷的事情,李保平就把它們寫進作品,激發正能量、化解小矛盾。 “哎呦,這不是演的俺家的事嘛! ”這是觀眾對李保平作品的評價。
??? 讓傳統劇種煥發新活力,李保平堅持與時俱進。作品一定要緊跟當前形勢,緊跟人們的文化需求,用李保平的話說就是:作品要做到“老瓶裝新酒”,必須有強烈的時代感。
??? 李保平提高思想站位創作作品,他的作品內容鮮活,體現了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即使是歷史題材,也與新時代相連。比如,歷史題材的群口快板“張飛砸花轎”、大型新編歷史劇“鐵釘案”,都與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等新時代、新理念相輝映。一部作品,要想打動觀眾,引人入勝,必須在創作技巧上狠下工夫,要做到故事完整、矛盾突出、沖突激烈、推向高潮,在語言上,無論唱詞、道白,都要精煉流暢。對于呂劇來說還要求風趣幽默、通俗易懂,語言要符合人物性格與身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 為老百姓寫戲、演戲,這是李保平的追求。李保平的作品“雙做壽”“夕陽更紅”,都是四場以上的大型劇目,為適合每天兩場的農村流動演出,李保平動了心思。
??? 比如,在布置舞臺、燈光、音響、布景、道具等演出設備上,李保平和他的演出隊都盡量做到拆裝容易、裝卸方便、一景多用、正反能使。比如在“夕陽更紅”的布景設計上用了反正面、折疊式、“變形金剛”式的場景。打開正面是“李金喜的家”,合上露出反面又變成了下一場的“秀田魚塘”。
??? 平原鄉情呂劇團共有20個人,既有72歲的“老戲骨”,也有55歲的“小鮮肉”。在劇團里,李保平是編導,也是大家的“老師、大哥和大管家”。
??? 去年冬天,大家排練平原春晚節目,排練結束時,天色已經全黑。劇團成員很多是住在鄉鎮上的,散場后,大家準備回家時,被李保平叫了回來,他擔心大家的安全,讓大家都住在了自己家。 “擠點就擠點,你們回去路上,我實在是不放心,”李保平說。
??? 劇團經費緊張,李保平就自掏腰包,復印劇本,一摞摞發給成員們,二胡、京胡等樂器壞了他自己修。“李老師的作品讓人信服,人品更是讓人佩服,從李老師那里我們學到了太多東西”,鄉情呂劇團團長崔行軍說。
??? “他就是個戲癡,為了寫出好劇本,吃飯時、遛彎時都帶著紙和筆,只要靈感來了就寫,甚至半夜三更想起來也寫。”李老師的老伴兒說。
??? 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李保平,創作熱情不減、壯心不已。 “我要與鄉情呂劇團的成員一起,繼續為老百姓寫戲、排戲、演戲,讓老劇種迸發新活力、傳播新理念、傳遞正能量!”李保平說。記者 宋春曉 通訊員 孫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