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們看,我們家小偉自己走路完全沒有問題了!”6月3日,在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中心,4歲的腦癱兒童小偉正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走路訓練。看到孩子走路越來越好,小偉的媽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2015年,小偉出生在王杲鋪鎮楊詩莊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幾年來,為了給小偉治病,全家陷入了困境。為了照顧小偉,小偉的媽媽只能辭掉工作,全家的經濟來源就全靠在外打工的小偉爸爸一個人。可是小偉到3歲時走路還是跌跌撞撞,經常摔倒,家里人都十分著急。
“聽說像小偉這樣的孩子通過康復治療可以正常走路,但當時的家庭狀況實在負擔不了孩子的康復費用,覺得很對不起孩子。”現在說起來,小偉的媽媽仍舊抹起了眼淚。
2018年,縣殘聯的工作人員積極為小偉辦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申請手續。經過申請—評估—審核,資金終于申請下來了,這對小偉全家來說是天大的喜訊,小偉終于可以去康復中心進行康復訓練了。
如今,經過近一年的康復訓練,小偉走路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好轉。“感謝縣殘聯給申請的這筆錢,讓小偉能夠得到專業的治療,以后能像正常孩子一樣走路。”小偉的媽媽說。
心中有愛,腳下無礙。僅2018年縣殘聯就為75名0—17歲的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服務,其中腦癱兒童28人、智障兒童20人、孤獨癥兒童17人、人工耳蝸手術及術后康復10人,爭取了救助資金77.47萬元。
“很多殘疾兒童家庭,因為前期的醫院治療,大多數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很多家庭放棄了后續的康復訓練,我們了解情況后都會及時聯系孩子家長,為他們爭取相應的救助資金。而且以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的申請都在固定的時間,錯過這個時間只能等到下一年再申請。為了讓孩子得到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縣殘聯自2018年5月開始實行集中申請和隨時申請相結合的模式,方便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 ”縣殘聯的工作人員說。
2018年,縣殘聯還開展了康復輔助器具配發工作,為482名有輔具需求的下肢殘疾人免費配發了輪椅,為165名下肢殘疾人配發了拐杖,為22名視力殘疾人配發了盲杖,為21名聽力殘疾人配發了閃光門鈴,同時為18名有輔具需求的殘疾人免費安裝了假肢,極大地緩解了殘疾人康復輔助器具需求。
一點一滴鑄成愛,上門為殘疾人辦理殘疾證、資助貧困殘疾大學生,為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廚房和衛生間的無障礙改造,給特教學校的學生們送運動服、床罩以及水果、面包等物品......殘疾人真正把殘聯當成“娘家人”。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縣殘聯在為殘疾人提供資金、物質救助的同時,更加注重殘疾人自力更生能力的培養。
“剛剛在網上又成交了一筆訂單,賣出了一件裙子,能掙10塊錢!”6月5日中午,家住恩城鎮韓莊村的韓興蘭高興地說,“這已經是今天賣出的第4件衣服了。”
今年20歲的韓興蘭,正值花一樣的年齡,但先天的肢體殘疾讓她從小不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正常上學讀書,小學畢業后一直“失業”在家。
看著村里的同齡人都陸續有了自己的工作,韓興蘭在家很是著急,但幾次出去找工作都被委婉的拒絕,讓韓興蘭很是沮喪。她不想因為自己的身體原因成為家庭的負擔。
2018年4月,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韓興蘭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縣殘聯尋求幫助。了解韓興蘭的情況后,縣殘聯很快安排她參加了殘聯舉辦的殘疾人電商創業培訓班。
網店的培訓讓韓興蘭有了一技之長,身邊殘疾朋友的相互鼓勵,讓她信心倍增。很快,韓興蘭的網店“開業”了。“我知道萬事開頭難,網店剛開始不是很順利,但是按照培訓的知識和自己一點點的摸索,我選擇了堅持。現在,網店的生意已經越來越好,每個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韓興蘭一臉興奮地說。
這些錢在普通人眼里不算多,但在韓興蘭心里,已經是滿滿的成就感。“很感謝殘聯的幫助,讓我也能有了自己的小事業,我不再是家里的負擔,以后還會把網店越做越好,讓爸爸媽媽以我為傲。”韓興蘭說。
扶殘先扶志。2018年以來,縣殘聯先后開展電商培訓、面點制作培訓班、剪紙培訓、田間管理技術等多種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班,培訓殘疾人學員49人。這些培訓班的舉辦讓這些殘疾人有了一技之長,增強了他們對生活的自信,也為他們就業提供了保障。平原融媒記者 王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