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街道辦事處街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步伐。桃園街道辦事處激活街道駐地活力,土地向規模種植集中,人口向小鎮駐地集中,產業向專業園區集中,探索出一條特色城鎮化之路。
位于平原縣城南3公里的桃園街道辦事處,是個傳統農業鄉鎮,有63個村莊,8萬畝耕地,3萬多村民。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外出打工,街道的常住人口減少,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而且街道各方面基礎設施配套相對較差,承載力低,極大地制約了桃園街道的發展。
2017年桃園街道辦事處把工作重心放到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推進小城鎮建設上來。 “我們街道的優勢就是臨城靠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想法是把街道做活,把街道人口聚集起來,把二三產發展起來?!碧覉@街道黨工委書記孟慶泉介紹說。
可是城鎮化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是辦不到的,目前,桃園街道辦事處萬人大社區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僅一期項目50棟樓的投資就超過了10億元。錢從哪里來呢?
桃園街道辦事處搶抓土地增減掛鉤政策機遇,用增減掛鉤政策的資金為老百姓建設安置樓。2018年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充分讓利于老百姓的前提下,一年時間拆遷了13個村莊,復墾宅基地近3000畝。這些土地通過山東土地發展集團進行指標交易。這樣,給農民建樓房、完善基礎設施的錢就有了。
“我們是先拆后建,土地指標已經全部騰出來,土地集團只要是交易了,就能產生資金?,F在建設資金非常充足,所以說建設質量,建設的速度也非???。”桃園街道黨工委書記孟慶泉說。
農民搬上樓,可是收入咋辦呢?街道辦事處想的很周全,首先農民的土地靠著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實行了集中種植。部分土地交給魯望集團、登海種業等大公司規模種植;部分土地合作社自己規模種植,農民從土地里解放出來,每年每畝拿1000多元的租金加分紅,另外村莊宅基地等復墾的土地算集體收入,可用于樓房的水電暖等費用。
辦事處還在駐地周邊建起工業園區、農產品深加工區等,讓農民變居民后,可以在家門口就業。
“我對象一個月掙三千多,地里收入一年一萬多,將來能搬上樓,住的條件也能越來越好?!碧覉@街道辦事處后路村村民譚歡燕告訴我們。
今年桃園辦事處又拆遷了11個村莊,萬人大社區也正在謀劃著建設第二期。整個項目還規劃了幼兒園、桃園廣場、桃園綜合服務中心,這些配套設施也正在同步建設中。
經過連續三年持續打造,持續投入,桃園街道辦事處駐地,正在變得有生機、有活力。以前街上的門店利用率也就是占40%到60%,現在達到了100%。各行各業都往這里聚集,駐地越來越繁華,對周邊的輻射范圍也越來越遠。今年5月份桃園萬人大社區一期就將迎來近萬名新居民入住,到時小鎮的人氣將更旺。
“我們人口實現向街道駐地集中,土地實現規模經營,產業是我們下一步工作方向。我們要把產業做起來,提高小城鎮的綜合承載力?!碧覉@街道黨工委書記孟慶泉介紹說。
平原融媒記者 何世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