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莖穗兼收機正在地里同時收割玉米和玉米秸稈
目前,平原三秋生產已經基本結束,記者了解到,今年的三秋生產從10月5日正式開始,歷時15天。比往年提前了三四天,除了抓住晴好天氣的有力條件,新機械新技術的運用成了最大“功臣”。
10月20日,在魯望農業公司1號農場,不同類型的農業機械在田間“忙碌”,收割、施肥、深耕、播種等作業有序銜接,到處是忙碌和豐收的景象。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播種機播種幅度更寬,效率提升20%以上。
“今年收割和播種銜接比較好,一小時能播十多畝地。我這個農場1015畝地,大約三四天就能全部完成。”魯望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1號農場農場主尚洪賓告訴我們。
而在農場主張洪春的農場里,一臺無人駕駛的筑埂機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張洪春告訴我們:“利用筑埂機可以使埂完成的比較直,提高土地利用率,按照播種機的長度筑成埂,播種機可以直接播種,速度質量都有了提高,做到了精播。今年農場211畝地,不到一天就全部結束了。”
在魯望農業規模服務中心,玉米集中晾曬、脫粒,遠遠望去像一片金色海洋。這幾天,種植經理何石寶的心情不錯,他負責的農場剛剛收獲完成,玉米畝產達到1250斤,比去年多出150斤。
隨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玉米烘干儲存成為“瓶頸”問題。今年,魯望農業公司的低溫烘干塔二期投入使用,烘干能力提升一倍以上,也能完整保留玉米品質。不僅滿足農場內部使用需求,還簽下不少周邊村莊訂單,解決農民“曬糧難、存放難”問題。
“去年的一期烘干塔是13組,日烘干能力是四百噸。二期烘干塔一天是六百噸的烘干量。目前整個烘干塔一天是一千噸,折合比例的話大概是兩千畝地。”魯望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場經理孟程程說。
在今年三秋生產中,平原縣積極引進、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先后引進推廣了玉米莖穗兼收、玉米籽粒收獲、土地機械化深耕、無人駕駛筑壩、小麥多功能一體化播種等新技術、新機具。今年平原縣農業機械年作業面積達86萬畝,通過實施全程機械化作業,可畝均節省肥料投入40-50元,畝均增產50-80公斤,畝均節本增效150-180元,經濟效益顯著。
平原融媒記者 何世聰 姚清乙 王子達 王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