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上新樓房,60歲的付秀芹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與憧憬。
小區內設施齊全,干凈整齊,居民圍坐在一起下棋、打牌,其樂融融。
閑暇時,老黨員張德勤給老伴兒講解政府惠民好政策。
??? 住上新樓房,家門口打工,居民栗桂鳳搖身一變成為產業工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
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軍倉社區。
7月21日,龍門街道辦事處張家倉群眾利用三天的時間順利實施了搬遷和拆遷,159戶群眾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7月24日,劉家倉、鄭家倉拆遷動員會議召開,從上午11:44驗收第一個拆遷順序號到晚上8點,順利完成了168座房屋的拆遷工作。7月25日,縣委、縣政府組織的以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為核心的觀摩團來到龍門街道辦事處,實地檢驗了鄭家倉拆遷現場,拆遷現場的平穩有序讓全縣領導齊聲稱贊。“做飯不再烏煙瘴氣,省時又干凈?!?月5日上午10時許,筆者在社區建設辦主任魏樹東的帶領下,來到居民劉長華的家。這是一個很漂亮的兩居室,屋內寬敞明亮,干凈利落,沙發、彩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剛一落座,正在廚房忙著蒸饅頭的張春梅老人迫不及待地拉著筆者的手,說起了住樓的好處。 “原來啊,做個飯,又是抱柴火,又是拉風箱,還得在鍋底下燒火,滿屋子的煙,那個嗆啊。一頓飯下來,費時費力不說,人也弄得灰頭土臉的?,F在可好了,廚房里用的都是煤氣、電鍋,還有油煙機,這做出來的飯菜可口不說,再也不用受煙熏的罪了?!崩先藵M是皺紋的臉上綻開了花。
劉長華老人今年64歲了,四個兒子早已結婚另過。 “一開始要俺們上樓,俺們也不太接受。都在村里過了大半輩子了,真是舍不得?!崩先说莱隽俗约旱男睦镌挘?“后來,在社區工作組的勸說下,俺在這里一下換了四套樓,和孩子們靠的這么近,生活非常方便,現在俺們一大家子過得甭提多舒心了?!眲㈤L華老人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
今年年初,龍門街道辦事處成立了社區建設指揮部,指揮部下設四個工作組,負責社區建設工作中的具體事宜。4月初,為搶時間、趕進度,辦事處又安排三位社區同志脫崗,加入到社區建設行列,以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明確責任,嚴格獎懲的工作方法,強力推進社區建設,嚴把每項工程進度、質量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社區內13棟安置樓的內外裝、防盜門、外墻保溫等工作全部完成。7月初,辦事處又根據天氣情況,結合實際工作,制定了社區回遷的工作進程表,實現了張家倉群眾提前25天順利回遷。
“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我們指揮部的全體成員全天盯靠在社區,早上7點前準時報到,晚上8點以后才回家。回想那段時間,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非常辛苦。不過現在看到回遷群眾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我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再苦再累也值得!”社區建設辦公室主任魏樹東說。
為了讓老百姓感受到新樓房的干凈、整潔、明亮,辦事處要求全體機關干部分成十三個組為搬遷上樓的老百姓打掃衛生,看到干部們為老百姓忙前忙后,社區的群眾高興地合不攏嘴,不時地給他們送水送飯。根據社區群眾上樓情況,辦事處及時成立了社區物業辦公室,負責13棟樓的衛生清理、水表止碼數的校驗、水電費代繳等,只要老百姓需要,物業管理辦公室人員隨叫隨到、立馬解決。辦事處的每一項細致工作,都贏得了群眾的心。
今年70歲的張德勤老人是退居二線的老黨員、老干部,認識到社區建設的好處,他便和領導小組成員共同走訪,反復耐心地到每戶群眾家中進行走訪。張澤明由于去年剛剛新蓋了五間廈房,日子過得非常緊巴,他說: “俺把半輩子掙來的錢全投到房子上了,拿什么去住樓啊?”聽到這一番話,張德勤立即找領導拿出相關政策協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為他按相關規定做出了補償,當張澤明手拿小組成員送來的現金時,感激萬分?,F如今,張澤明分得了兩套大面積的樓房,搬進新家的張澤明見到工作組成員高興地老遠便主動打招呼。
百姓對社區并建心存疑慮的因素主要是舍不得自己的老宅子、對樓房質量不放心、歲數大不方便、自家的農機具沒處放。社區建設指揮部成員深入到群眾家中,與他們促膝長談,詳細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并針對百姓的這些顧慮拿出解決方案。他們請村里4個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干部組成村民代表,在建設現場實地監工,親眼見證工程質量;騰空原劉家倉大院,專門放置群眾農機具;將補償政策細化分解,為群眾算好明白賬。他們多途徑、多形式、分門別類的做好回遷群眾的宣傳思想工作,為群眾自愿上樓排除一切障礙,實現和諧回遷。
“實現群眾順利回遷,主要得益于前期基礎工作做的扎實。群眾有什么顧慮,我們就想辦法解決;群眾有什么需求,我們最大化給予滿足。給老百姓算明白了賬,他們也就真正認識到上樓的好處,老百姓知道我們一心為他們著想,就會全力配合我們,工作也就好開展的多了?!避妭}社區支部書記劉偉說。
讓百姓住得上樓,更要讓百姓住得起樓。在軍倉社區并建點建設之初,為拓寬群眾上樓后的收入來源,龍門街道辦事處按照農村居住社區、產業園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的要求,統籌推進民營園區、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聯動發展,規劃建設了軍倉創業園區和鑫河蔬菜示范園區,讓農民住進樓房,蔬菜種進大棚,農民進了民營、工業小區上班,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效果。
鑫河蔬菜示范園區位于龍門街道辦事處鑫河社區姜莊村東,總投資1000萬元,占地面積1000畝,是辦事處今年新引進的農業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將進一步增強蔬菜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先進蔬菜種植實用技術推廣普及,帶動農民轉變農業生產種植結構,提高農民收入,推動 “菜籃子”工程建設。示范園規劃建設日光溫室74個,拱棚80個,智能溫室大棚一座及陸地菜、觀光采摘,今年3月份已開工建設,9月份即可竣工,屆時可吸納300余個勞動力就業。
“以前,俺們村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就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不但家里的重活沒人干,收入也不多。現在上樓以后,好多年輕人都回家來去創業園區和蔬菜園區工作了,不但家里有人照顧了,而且收入還增加不少呢!”剛搬上樓的居民許愛輝興奮地對記者說。
“目前,社區內正在進行綠化工作,力爭在8月底提前實現劉家倉、鄭家倉群眾回遷。下一步,我們計劃9月份開始在并建點的西側和東側實施二期工程,建設萬人社區,集中安置軍屯、姜莊、堤下等村的群眾?!秉h委副書記陳付濤信心十足地說。
□記者 王斐 張娜 通訊員 張靜 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