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新樓房 農民變 “居民”
“以前大家在一塊聊天,有人說過不了幾年,我們都能住上樓房了,我以為只是說笑,沒想到今天終于好夢成真了。”今年8月份,腰站鎮王雙堂村村民任萬霞和丈夫及公婆搬出了低矮不平,黑暗潮濕的老平房,住進了兒子為他們準備的二層農民公寓樓,一家人從農民變“居民”,過上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幸福生活。
腰站社區是腰站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試點之一,該社區于2011年開始動工建設,一期已于2012年底入住完畢,入駐農戶50戶。二期規劃占地面積535畝,總建筑面積34.12萬平方米,總投資2520萬,建成后可容納2866戶。目前,占地23畝,建筑面積21000平方米的5棟5加1居民樓一號工程已開工建設。
就業不離鄉 村民變“市民”
家住腰站鎮土屋村的姚如順,平時在離家不遠的腰站社區產業園區打工,月薪2500元,下班后,在家打理自己的養雞場,一年下來 “兩份工資”收入近10萬元,成為名符其實的 “雙薪農民”。
近年來,腰站鎮除了在社區內規劃建設農民公寓、完善公共設施外,統籌考慮社區建設與產業發展、農民就業之間的關系。在社區周邊的工業園內,積極引進好兄弟制衣廠、聚祿源農牧、溫州食品加工基地等十多家企業,既解決了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又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找到了就業門路。現在,該鎮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打破了農民靠土地吃飯的傳統,從村民變成了 “市民”。
享受新設施 城鎮像“城市”
家住腰站鎮北街村的雷秀芬,是腰站鎮廣場舞文藝隊的隊長。平時,忙忙地里的農活,看看孫子。晚上,便組織村里的姐妹們到鎮上的社區文化廣場跳廣場舞。“過去,晚上的鄉鎮一片漆黑,沒有一個愿意出門的。現在不同了,天剛一黑,鎮上的社區文化廣場就燈火通明的,俺和幾個老姐妹七點半準時到這跳廣場舞,不僅身子骨硬朗了,姐妹們的感情更深了!”雷秀芬一臉幸福的說。
近年來,腰站鎮大力推進社區建設的同時,注重完善社區公共配套設施。社區內,超市、衛生室、幼兒園一應俱全,其中社區文化廣場更是高標準建設,真正讓群眾享受到便捷豐富的文化生活。目前,該鎮11個社區都建起了文化大院,其中8個社區有了自己的文體活動隊。該鎮的詩聯書畫協會、群誼京劇戲迷俱樂部以及各社區文體活動隊定期交流,到社區匯演,為群眾送去豐富的文化大餐。小城鎮,變成了 “大城市”,村民們享受到城里人的高質量生活。
(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