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桃園要推動鄉村振興,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明確發展思路。
規劃要先行。“全縣一盤棋,各有特色菜”。全縣層面搞好近長期規劃、一張藍圖,做到統籌考慮,科學安排,協調推進,循序漸進;鄉鎮層面作為全縣大棋中的棋子,當好 “落實的棋子、服務的棋子、配合的棋子”,應立足鄉鎮實際,因地制宜、精準規劃,做到各有千秋,有適合自己的“特色菜”、“拿手戲”。
瓶頸需突破。一是 “土地怎么辦”。發揮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引領作用,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用地及農業產業園和社區建設的用地,既要符合用地總規,又要保障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還要防止借機新增大量建設用地。二是 “資金哪里來”。我們縣從2010年開始推進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兩區同建得益于此,成效顯著,建議整合用活土地增減掛鉤項目資金給有條件的鄉鎮增加一定比例,用于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配套設施建設。
產業是核心。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一是發揮好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更多引進家庭農場、農業公司等,借雞生蛋、借船下海,實現集約化經營、現代化種植。二是建立農業產業園區,以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三是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發展“新六產”,讓農業產業化升級。
組織有保障。實現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保障,必須發揮好農村黨組織的核心作用。一是加強各級黨組織和農村黨支部書記鄉村振興戰略內容的培訓,統一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支持和投入到鄉村振興中來。二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繼續走出去對標學習,借鑒先進地區鄉村振興的新理念、新思維,讓我縣鄉村振興盡快駛入快車道。三是村黨支部牽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村承包地 “三權分置”,讓 “家家有田”、 “村村有地”變成“戶戶有股”、 “村村有產”,消除集體空殼村;持續用力開展好 “三務三資”陽光報告會,讓黨組織輕裝上陣,心無旁騖。
推進重統籌。一是縣委、縣政府統籌安排,頂層設計,確保項目、用地、規劃、程序等各個環節的合法性,規避風險,減少失誤和損失。二是成立專門組織,集中智慧專題研究,防止各鄉鎮單打獨斗,走偏落虛。三是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宣傳教育引導,突出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大力培育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鼓勵工商資本下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元素和新能量。
下一步,在推動鄉村振興上,桃園街道將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以“新六產”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項目為抓手,為平原特色鄉村振興率先探路、打好頭陣。
具體來說,按照 “一年起勢、三年見效、五年成型”的時間要求,依托山東魯望公司,對23個村、 2萬畝土地進行集中流轉、置換和整理,實施土地集約化經營和農業規模化生產。同時,積極對接光明、正大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循環農業、智慧農業、休閑農業,實現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發展;通過土地置換、撤村并居,將農民整村搬進特色小鎮的新型社區,建成具有平原獨特風格的特色農業小鎮,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