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融媒記者 王帥
興水管水 打通每一個“水龍頭”
村民們在公示欄查看水費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十三五”以來,平原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方針,在農田水利、人飲安全及水生態文明建設等多個方面下力氣做文章,讓全縣人民享受更多的水利福祉。
“清粼粼的甜水,嘩啦啦流,沖走了輩輩愁,甜在咱心頭。”在平原縣王廟鎮大務集村最近一直唱著這樣的歌謠。2019年11月份,這里的村民們徹底告別了定點打水吃的日子,喝上了清澈的自來水。
“以前村里用水都是定時供應,一般都接到盆里備著,實在沒有了就打井里的水,到冬天冰涼冰涼的,而且水銹很多。這不,現在有了自來水可方便多了,想什么時候用,就什么時候用。”村民霍洪雙樂呵呵地說。
不僅隨用隨使,水費也便宜。平原縣每年投入520萬元用于水價補貼、節水獎勵和水管員的補貼,所有用水村莊達到24小時供水且到戶水價不超過2.9元/方。所有貧困戶也全部免費安裝了自來水。
吃上水更要吃好水。平原縣建成了相家河水庫、龍門水庫為雙水源,經城區、恩城、張官店三水廠送至千家萬戶,并投資建設了水質檢測中心,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100%,村民享有了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水質和服務。
“我們每天對出廠水進行日檢,對自來水的硬度、濁度、 PH值等十幾項指標進行檢測。檢測中心是每月檢測一次,檢測42個項目。省里每年要抽檢兩次,抽檢106項,縣防疫部門對檢測中心進行每月監督、抽檢,確保群眾能喝上安全的自來水。”平原縣農村供水保障中心主任張海鋒告訴我們。
農田水利,一頭連著百姓餐桌上的一蔬一飯,一頭連著糧食安全的國家大局。腰站鎮由于地勢較高,再加上黃河水來水時水位低,原有水泵站引不進水,全鎮只有四分之一的地能澆上黃河水。現在依托剛剛建成的辛橋中型灌區改造項目,全鎮5.5萬畝農田都喝上了黃河水。
“原來澆地我們村里都是用井水,我種的25畝土地,一般澆一遍地需要一星期的時間,但是如果用上揚水站,我這25畝地兩天就能澆完。而且我們村現在隨時可以澆地,明年收成提高肯定沒問題。”腰站鎮闞莊村村民劉漢友說。
辛橋中型灌區改造項目根據黃河水的來水量,每年提水三到四次,保證了灌區農田的灌溉保證率,經過初步測算,每畝將增產糧食100斤,整個項目區年增產糧食產值達到 500萬元。現在整個項目區內還配套了橋涵閘,涵養了項目區內的地下水源,改善了地下水質,同時還方便了群眾出行。
十三五以來,平原縣完成了郭莊揚水站、馬西提水泵站等3處灌區建設,2016-2018年連續3年實施農田水利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累計完成投資8850萬元,建成泵站45座。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全縣轄區內 13條河道、2座水庫、1100條溝渠、550處坑塘全部列入河長制管理范圍,打造了一批美麗河道、綠色長廊。
民生期許殷殷,治水未有窮期。五年來,從飲水解困到提質增效,從農村飲水到城鄉統籌,從水源保障到生態水源……平原縣在解決群眾飲水問題的多個維度上,跨越傳遞著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的責任與追求。
“十三五這五年,是平原縣水利建設投入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行業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提升,提高了全縣水資源利用率,改善了河道生態環境,為推動鄉村振興和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利支撐。”平原縣水利局局長呂希泉說。
清潔取暖 2.6萬戶居民享受綠色暖冬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等6個問題,都是大事,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三五以來,平原縣這場兼顧溫暖與藍天的“雙民生”行動全面啟航。全縣26193戶居民全部實現清潔溫暖過冬,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這幾天,我縣迎來了又一次的明顯降溫,外面天寒地凍,在平原縣龍門街道辦事處南城社區居民孟憲梅家里,卻暖意融融。今年年初,他們一家通過棚改拆遷上樓,第一次享受到了集中供暖,告別了煙熏火燎。
“以前家里用煤取暖,一點爐子,煙特別多,現在集中供暖了,既暖和又干凈,花錢還比以前少了,以前一年一兩千塊錢,現在我這60平的房子,交了1300塊錢。”孟憲梅說。
“十三五”期間,平原縣守牢百姓溫暖過冬的民生底線,城區供暖面積大幅提升,由 2016年的240萬平增加到600多萬平,供暖管網由70公里增加到220公里,住戶由2.2萬戶增加到6萬戶,室內溫度也從16攝氏度提升到20到22攝氏度。
“我們還進一步提升了服務質量,利用網絡平臺的微信、支付寶,開通新的支付方式,方便群眾。同時開通了三部熱線電話,24小時專人值守,配備了3個應急隊伍,確保接到市民訴求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理問題。總體來說,十三五期間,我縣供暖工作在服務數量和服務質量上都得到了提升。”平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紀明武說。
保障群眾溫暖過冬,農村百姓更是平原縣委縣政府牽掛的重點。家住平原縣王打卦鎮前白佛寺村村民張秀國燒了大半輩子柴草和煤炭,自從用上了天然氣讓她不再羨慕城里人。“如今用上天然氣特別干凈,做飯取暖都挺好。現在在家也是過上城里生活了,孩子們叫我往城里去,我都不想去。”張秀國說。
自2017年以來,平原縣投資4.5億元開展農村“氣代煤”工作,張大娘所在的王打卦鎮前白佛寺村成為全縣率先實現通氣、驗收的村子。不光燃氣壁掛爐不花錢,開口費和安裝費也都不用掏。目前全縣12個鄉鎮全部通上了天然氣。
“我們有三年的維修時間,三年以內全部的維修、保修都免費,老百姓享受無償的服務。每年每戶有一千元的用氣補貼,連續補貼三年,三年以內所有的用氣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全由政府進行投入。”平原縣住建局黨組成員張冰介紹說。
一家干凈,戶戶清潔。目前全縣26193戶已經實現了清潔供暖。今年“氣代煤”工作完成后,平原縣實際將減少燃煤消耗約39289噸,減少由此產生的煤渣約11786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334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約290噸。“氣代煤”讓平原“氣質”更出眾。2020年1到10月份,優良天數達180天。
構建縣域半小時“交通網”讓“國省縣鄉”道連起來
經濟社會發展,交通要先行。“十三五”期間,平原縣以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和“四好農村路”為重點,交通設施建設節奏日漸加快,改造和修建了一條條“經濟路”、“幸福路”。
在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桃園示范區公路賈莊至平蘇路段施工現場,工人們搶抓工期,對路面進行油面鋪筑。以前這條路只有4米寬,大車走不開、小車跑不快,堵住了平原南部的發展。今年,縣里投資1417萬元,將路面拓寬至7米,公路等級由4級路提升到3級路。
家住桃園街道辦事處的田坊村村民范青水常年走這條路,路的變化他感觸頗深:“以前這條路不太好走,特別顛。現在路面升級改造之后,路面又寬又平整,好走多了。”
這條路建成后可將平蘇路、平腰路兩條縣道緊密相連,大大緩解兩條縣道的交通出行壓力,并且對沿線和周邊村莊的群眾出行提供很大的便利,另外,該條路和桃園辦事處至101省道連起來,構成平原南部大外環,對于南部鄉鎮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三五”以來,特別是全省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完成后,平原縣鄉公路中,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將由原來的24.4%提高至53.5%;縣鄉公路中,中等路以上比例將由 2017年底的82.4%提高到93%左右。縣城與鄉鎮之間半小時交通圈正式建立。
道路通、百業興。平蘇公路是平原通往南部鄉鎮的重要通道,產業類別多。一直以來,由于通行車輛多,路面受損嚴重,不少企業被這條路卡了脖子。位于公路旁的恒豐紡織有限公司,每天近60噸的原料和成品,都要通過平蘇公路進出。“那時候路面不平,有些顛簸,我們的運輸車也跑不起來。”恒豐紡織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國棟向我們介紹。
2018年企業迎來轉機,圍繞國家建設“四好農村路”的工作部署和山東省農村公路 “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平原縣投資2817萬元,對這條路進行提檔升級,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路面修好后,我們的客戶也愿意過來聯系業務了,運輸公司也愿意來給我們送原料、拉貨了,訂單是供不應求。”劉國棟說。
路順了,企業也都聞訊而來,在這條路周圍,吸引了魯望集團、中糧集團等20余家企業入駐。如今,平原縣正不斷擴大著“幸福路”的網絡。投資1.2億元,對全縣712個村莊實施 “戶戶通”工程,硬化道路面積510萬平方米,讓村民雨天出行不再一腳泥。
目前 “戶戶通”工程實現了全縣農村100%覆蓋,真正打通了群眾出行的“最后一米”。隨著平原縣公路網絡的進一步完善,曾經的阡陌交通已然成為幸福的康莊大道。十三五以來平原縣新改建農村公路411.8公里,普惠人口40余萬人。對境內5條國省道進行整修,總里程達到86.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