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曉龍 本報通訊員 祁冉 魏善臣
“這14個葡萄大棚是今年新建成的,10月就能投入使用,每畝可增收3萬元。”8月20日,晏城街道大楊村黨支部書記楊江林介紹。
上世紀90年代,大楊村依托便利的區位,發展起了蔬菜種植,其中西紅柿種植占比達九成,由于種植結構單一、管理粗放等原因,經歷快速發展后,村民增收陷入瓶頸。2008年,49歲的楊江林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村子先后建起高標準蔬菜大棚,發展草莓、葡萄采摘園,村子實現快速發展。楊江林先后獲評縣農村黨員“雙帶”標兵、縣“創業建功和諧共榮優秀村支部書記”、縣“農村功勛黨組織書記”、“齊河縣五一勞動獎”和“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先進個人”、德州市“優秀共產黨員”、德州市“擔當作為好書記”、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
“村子雖然發展大棚蔬菜種植時間早,但都‘各自為戰’。”楊江林說。大楊村耕地面積1499畝,蔬菜種植都是以戶為單位進行,建設的大棚大小不一、質量參差不齊,用水需要從家挑,電是從家接來的。楊江林帶領黨員干部和種植戶前往壽光考察學習,并結合曾在村中擔任生產隊隊長、村主任積累的經驗,與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共同制定了“化零為整”的改革方案,即由村集體以每年每畝800元流轉村民手中的耕地,租給有經濟基礎的村民建設長100米寬13米的標準化大棚發展蔬菜種植,此舉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先后建起占地400余畝的200余個標準大棚,棚內水電配套齊全。
硬件配套設施的提升,有效保障了西紅柿產量、品質。同時,楊江林還對村前的蔬菜交易廣場進行升級改造,完成路面硬化,加蓋遮陽頂棚,建設200余平方米的庫房。前來大楊村的商販絡繹不絕,大楊西紅柿也從最初的銷往濟南周邊走向了北京、河北、河南、山西等地。2010年,該村蔬菜園區被評為國家級高標準蔬菜示范園。
村民忙得不亦樂乎,腰包也比以前更鼓了,對楊江林更是贊不絕口。此時,楊江林心中卻不輕松:“品種單一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就不足,發展多樣化種植,緊跟市場步伐走多種類、多方式路子才能不被淘汰。”
他再一次將目光瞄向了壽光這位“老師”,經過考察,并結合村子毗鄰泉城歐樂堡動物王國等文旅項目的優勢,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見后,試水鄉村觀光游。2014年起,該村先后發展農家院2處,建設高標準草莓大棚8個、葡萄大棚4個,發展采摘經濟,年均吸引游客達到1萬余人。提升品質上,先后完成西紅柿、葡萄無公害認證。
在豐富產業業態的同時,楊江林還積極發揮外部資源優勢,借智借力謀發展。去年,在省委“四進”工作組的指導幫助下,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省農科院專家為該村制定了《大楊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20—2025年》;與團省委及山東建筑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建立聯系,定期派專家來大楊村對葡萄種植、果樹修剪、蔬菜管理等開展指導;對接也火(山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廣線上銷售。2020年大楊村人均年收入達到2.5萬元,村集體收入58萬余元。
今年,楊江林再次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并在7月份參加晏城街道基層黨支部書記能力提升班前往壽光學習。提起第三次“拜師”,他對接下來村子的發展又有了新的思路:“今年初我們以支部領辦,成立大楊盛楊果蔬專業合作社,依托新建成的大棚打造葡萄種植基地,引入品牌概念,設計制作專門的果蔬包裝箱,同時,爭取西紅柿、葡萄早日完成綠色食品認證,進一步提升果蔬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