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紛紛掀起招商引資熱潮之際,如何增加決勝的砝碼?齊河縣的做法是將營商環境視為生命線,以環境的大優化促進大招商。
巧建平臺招鳳棲
“將企業遷到齊河,看重的是他們新修了連接濟南的高等級公路——建邦大道。”山東圣基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建明說,“從這里10分鐘可到濟南,12分鐘可到青銀高速公路齊河東出口。 ”
齊河縣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基石,依據特殊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按照用地集約、設施配套、生態良好的原則,規劃建設齊河經濟開發區、黃河國際生態城、城南新區、齊河(濟南)特別園區等重大平臺,傾力打造對外開放的高地和最佳投資環境。
為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問題,齊河縣運用BT模式,引入太平洋建設集團50億元資金,建設城南新區5條干道,構建起城南新區的整體框架,金融中心等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他們還成功引進了銀證國際投資基金等多家金融企業,達成引資意向150億元;組建6個融資平臺,具備30億元的融資能力。
巧破資金瓶頸,齊河重大平臺建設順風順水。黃河國際生態城投入百億元大規模實施了“一橋、兩出口、四社區、六道路、八基礎”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高端服務業聚集區板塊、文化旅游板塊、商務新城板塊、休閑養生板塊;進入全省經濟開發區第一方陣的齊河經濟開發區,在實現“九通一平”的基礎上,持續投入巨資完善硬件設施,拿到國家級開發區;齊河(濟南)特別園區、中國華電(齊河)煤電科技產業園建設快馬加鞭。
目前,齊河縣已形成冶金及金屬加工等現代產業集群、高端裝備制造等9大產業園區,高端精細化工等10大產業鏈條,產業集聚的向心力逐漸增強,吸引眾多項目紛紛落戶。
優化服務促落地
“保證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達產,才是招商引資的根本所在,否則就是打呼隆、做表面文章。”齊河縣委書記孟令興再三強調。
為推動項目由紙上落到地上,齊河縣創立了“項目落地班子”, 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大高名外項目,一旦簽約,立即啟動一個項目一個縣級分包領導、一個第一責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個實施方案的“五個一”推進機制和定時間、定目標、定責任、定獎懲、保按時開工建設、保按時竣工投產的“四定兩保”責任機制。關鍵時刻,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一起抓、親自跑。
土地、資金是項目落地時常遇到的瓶頸問題,縣財政設立了1億元的企業過橋專項資金,并推進銀企合作和擔保融資幾十億元。同時,挖掘土地指標7000余畝,位居全省前列,保障了項目落地需求。
將軟服務做得“過硬”,齊河縣叫響“所有部門都是服務部門,所有崗位都是服務崗位,所有干部都是服務人員”的口號。縣政務服務中心匯集34個部門、118名工作人員,所有行政審批與非行政審批事項都集中辦理,實行“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聯審聯辦、領辦代辦”制度,打造服務客商的政務超市。同時,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減少57.8%。
去年以來,三次“雙百會戰”引進項目已有110個開工建設、42個投產運營。
增資擴產后勁足
從1個項目到5個項目,從10億元到118億元,山東坤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在齊河的投資不斷加碼。該公司董事長李海峰道出原委:“區位、資源、人文因素在齊河完美聚合,產生了1+1+1>3的效果,發展要素齊備,企業敢放開手腳發展。”
不只是坤河公司一家,山東金能科技6年已3次增資擴產,現在又投資30億元實施第四期精細化工項目;旺旺食品10年里連續6次增資擴產,目前投資3億美元的旺旺工業園項目即將投產;山東中德設備有限公司投入7億元擴建中德齊河工業園項目,明年底即可投產……今年上半年,齊河縣技改、增資、擴建及引進項目127個,到位資金156.2億元。
“企業持續增資擴產,是對我們培育現代商業文明、傾力打造最佳營商環境的最好認可。”齊河縣代縣長王曉東說,“盯住域內企業擴大規模,這等于引進了一個個好項目,并且事半功倍,形成廣告效應。”□侯剛 鄭軍 崔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