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特約記者 石勇 崔志華 通訊員 劉新豹)荒廢了30年的舊村址上,如今機聲隆隆。 5月8日,在晏城街道辦事處小安村,一個糧食烘干廠已完成車間建設,正在安裝設備。“烘干廠可服務周邊兩萬畝農田,月底就能建成投入使用,年可為村集體增加兩萬元收入。 ”村支書胡曰明說。
??? 上世紀80年代初,小安村整體搬遷。 60畝舊村址由于地勢高、土地貧瘠,不適宜耕種,十幾年前種下的樹苗現在只長到杯口粗。守著1042畝土地過日子,卻沒能獲得好收益,這讓去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胡曰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他與村干部商議,并征求村民意見,決定引入社會資本,成立糧食生產合作社。當年8月,胡曰明找到在縣城營農資的村民魏愛軍,多次做工作后達成合作。魏愛軍出資300萬元,成立興安合作社,先期流轉村里380畝農田,并以每年每畝1200元的價格租用16畝荒廢地,建設烘干廠,解決糧食晾曬、存儲問題。
??? 魏愛軍也有筆明白賬:糧食烘干可提前上市,售價比自然晾曬每斤高出兩毛錢。而合作社對農民糧食集中收購,憑借數量多擁有議價能力,每斤可以提高3分錢。同時,他們還引入施肥、噴藥等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比農民單獨購買相比,每畝農田可節省近100元。
??? 據了解,以前小安村主要以種地為生,年人均收入近7000元。實行土地流轉后,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加上村內種糧增收,年人均收入達1.2萬元。
??? “流轉少量土地能起示范作用,等今夏小麥收獲,村民看到效益后,再擴大流轉規模。 ”胡曰明表示,針對舊村址剩余土地,村里正在開展招商,計劃引入幾家企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