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家住晏北街道后楊村的楊淑俊心里敞亮起來,和原來的打工單位之間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勞動工傷糾紛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兩年多來壓在心上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 近日,晏北街道后楊村的楊淑俊來到縣人社局仲裁院,親手送上了錦旗和熱情洋溢的感謝信,對人社局為她解決了困擾許久的難題表示由衷地感謝。楊淑俊曾是開發(fā)區(qū)某公司的一名員工。 2016年的一天,在一場工傷事故中,楊淑俊右手四個 手 指 都 受到 了 不 同 程度的損傷。
“斷下兩個來,有一個骨折,還有一個 掉 了 一 塊皮 , 我 兩 只手,這個手挺熱 乎 的 這 個就冰涼,我叫鄰 居 幫 我 做了 一 個 暖袖。 ”楊淑俊說到。
治療出院后,經(jīng)山東勞動 能 力 鑒 定委員會鑒定,楊淑俊為九級傷殘。受傷后,為了工傷待遇問題楊淑俊多次找到用人單位,希望能得到一個合理的工傷補償,但雙方一直沒有就這一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可事情一直得不到解決。這一拖就是兩年多,楊淑俊的心里那個憋屈勁兒就別提了。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經(jīng)人提醒楊淑俊找到了縣人社局。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的仲裁員對該爭議及時予以立案。案件庭審過程中,仲裁員發(fā)現(xiàn)該案勞資雙方積怨已深,如果不能有效的化解矛盾,即使依法予以裁決,雙方依然會提起上訴,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縣人社局仲裁辦副主任李建華介紹說:“這個事已經(jīng)兩年了,矛盾已經(jīng)激化到雙方到不了一塊兒了,只要雙方到一塊兒就開始吵,沒有調解的空間。 ”
針對雙方水火不容的狀態(tài),工作人員采取了背靠背的調解方式。由于事情拖的時間過長,調解起來難度很大。
一次次掏心掏肺的談話,一場場真心實意的調解。兩年來雙方之間形成的冰層就這樣在工作人員的苦口婆心中一點點的融化了。
“雙方最終達成了一個調解協(xié)議,用人單位同意支付勞動者工傷待遇是八萬五千元。 ”李建華說到。
就這樣,一起持續(xù)了兩年多的工傷糾紛,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就在人社局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楊淑俊對記者說:“這個問題解決了就算是得到一個解脫了,對人社局挺感謝的。 ”
勞動者因工傷賠償問題是比較棘手的社會矛盾之一,處理不好容易誘發(fā)社會矛盾,勞動仲裁機構做為基層調解部門在這種糾紛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縣人社局仲裁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就用自己的真切的愛心和實際行動,在一起起勞動糾紛案件中平衡勞動者和用工單位之間的需求,避免了事情持續(xù)發(fā)酵,化解了一起起社會矛盾。
縣人社局黨組副書記張勇表示:“我們黨的宗旨和初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十九大更是把群眾路線貫穿于治國理政的全過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的總體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打通聯(lián)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
特約記者 王冬梅 通訊員 李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