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店鎮創新黨建工作,推出在線評定智慧系統——
□本報記者石少軍本報通訊員王業婷
今年,潘店鎮創新黨建工作,用足“繡花功夫”,不斷提升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他們在全市率先推出黨支部、黨員在線評定智慧系統,增設群眾評議環節;探索了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機制,開展“初心三人行”活動;實施過硬支部梯次推進工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帶動作用,形成干事創業不松勁、作風建設不松懈的良好局面。
為黨員評星級
“晉位獎”激發干事活力
“9月我們村剛對黨員進行在線測評,獲得四星和五星的居多。”9月30日,靖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海濤給記者看了考評登記冊。
5月,潘店鎮建成了黨支部和黨員在線評定智慧系統,并高標準建設了星級評定中心。鎮黨委委員孟令華介紹,參與系統測評的黨支部、黨員在測評系統管理后臺預約后,在星級評定中心大屏幕上生成考核二維碼,黨員、群眾通過手機掃碼進入測評界面,答題后完成測評。測評結果在智慧平臺顯示并生成評定報告,按照自評占20%、互評占20%、群評占40%、點評占20%的比例計算綜合得分,突出群眾的話語權,真正實現“干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
鎮上通過黨支部、黨員評定,在后臺生成評定報告,達到發現問題的目的,對黨支部、黨員問題清單進行公開,同時作出整改承諾。
為提高五星級村黨組織含金量,該鎮推出底線管理的辦法,明確9條不得評為五星級的情形,在后備力量培養、集體經濟收入、基礎設施投入、干部遵章守紀等方面標高底線、劃出紅線。“五星級村黨組織由德州市委組織部統一授牌表揚,四星級村黨組織由區縣組織部門授牌,牌匾一律懸掛在村辦公場所室外顯眼位置。 ”鎮黨委書記張炎說,評星定級結果與村干部績效獎掛鉤,被評為五星級的,“兩委”成員享受“星級獎”,書記年報酬達到5萬元;實現星級晉位、后進變先進的,發放“晉位獎”。對三星級的,由上級約談提醒,二星級的納入軟弱渙散整頓范圍,連續兩年二星級以下的調整村黨組織書記,推動村黨組織抓緊補齊短板問題,盡快晉位升級。
“初心三人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要不是村里及時疏通堵塞涵洞,今年雨季我們家屋后頭準被雨水淹了。 ”鄭劉村村民商小玲感慨地說。 5月,村黨支部書記鄭業國在走訪入戶時發現,商小玲家房后的排水溝涵洞嚴重堵塞,一下雨雨水會危及商小玲家房體。第二天,鄭業國便帶著工具將堵塞的涵洞疏通。村黨員干部能及時發現問題,正得益于該鎮開展的“初心三人行”活動。
該鎮探索由黨支部成員、黨員、群眾三方組成“三人行小組”,按1名支部成員聯系5名黨員,1名黨員聯系5至15戶群眾的比例,開展“初心三人行”活動,做到“生病要去看、民意要去聽、政策要去講、吵架要去勸、困難要去幫”五上門;“群眾有不滿情緒必到、有突發事件必到、有矛盾糾紛必到、有喜事喪事必到”四必到;“困難家庭必訪、危重病人家庭必訪、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家庭必訪、信訪戶必訪”四必訪。“走訪時黨員們要帶著黨員聯系卡和連心結親走訪記錄本,每月都需要有聯系戶簽名。 ”孟令華介紹,黨員活動日進行情況匯總,研究解決方案,建立走訪臺賬,公開問題情況,推行問題解決支部承諾制。
此外,潘店鎮探索了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結合“小微權力”清單制度落實,探索了“四議三審兩公開”工作機制,村黨支部會議提議、村“兩委”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事前審查、事中審視、事后審計,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在村民自治機制推動下,近3年來,鎮上累計投資9000萬元,對83個村實施了街巷硬化,建設計劃、建設標準、建設質量、工程驗收結算都在村民參與監督下展開。
該鎮堅持民事民議、民事民管,發揮村黨支部牽頭抓總作用,發揮綜合執法、網格員、村民議事會、法律顧問、警務助理五支隊伍的作用,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過硬支部梯次推進工程
“能人”領著干“能事”
“我們合作社今年收獲的大蒜品質特別好,一會兒可以視頻給你看看。”9月30日,西腰村大蒜種植合作社內,西腰村黨支部書記張化春正和越南經銷商通過電話洽談生意。該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建設大蒜加工廠房1.3萬平方米,流轉土地7000多畝,18個村莊的2200多名村民入社。
張化春是西腰村走出去的能人,2017年被鎮上邀請回村,此前一直在東南亞國家做板材銷售生意。為帶領鄉親致富奔小康,他想到了種大蒜。“東南亞國家的人愛吃大蒜,但因氣候原因無法種植。 ”張化春說,合作社目前廠房里存放著2萬噸大蒜,價值6800萬元,他跟村民們簽訂了收購合同,外邊1.5元左右1公斤,他2元1公斤收購,一畝地能為村民增收800多元。
潘店鎮圍繞發揮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通過實施過硬支部梯次推進工程,通過“能人”領著干“能事兒”,打造了靖莊、劉洼農村黨支部規范化建設試點。抓軟弱渙散村整頓,建立后進村整治臺賬,2018年以來,8個軟弱渙散村全部實現了轉化提升。實施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量工程,建強農村黨支部,抓好村集體增收,堅持分類施策、一村一策促進增收。產業基礎較好的西腰、岳劉等20個村通過農產品經營實現增收;霧頭、劉洼、北街等6個村通過土地租賃、商品房租賃增收;西趙、洪張等土地較多的42個村重點發展“邊角經濟”和土地承包增收等。截至目前,全鎮村集體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村95個,10萬元以上的村38個,提前完成全年增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