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下午5點,路上已見不到幾個行人,此時,潘店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的燈亮了起來,該鎮蜂王村村民張玉珍來到這里,為當晚的直播帶貨做準備。
張玉珍今年29歲,中專畢業后在煙臺一家電子廠工作,2019年來到濟南濼口服裝城,當起了商場導購,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她又多了一份新的工作內容——穿版模特,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直播帶貨。
“第一天直播的時候粉絲雖然只有50多個,但一場直播下來銷售額有1500元。”張玉珍回憶道。選品、直播、搭配衣服、打包發貨,每天十幾個小時下來,直不起身、嗓子沙啞成為常態,憑著自己的努力和不服輸的韌勁,她的快手賬號粉絲數達到7萬多人。
去年9月,她得知鎮上投資100萬元建設潘店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并與山東云街購文化傳媒公司創建了“潘店優選”智聯鄉村電商平臺,急需帶貨主播銷售農特產品。“以往家鄉的農特產品主要是趕集或者拉到鎮上售賣,不僅銷量少而且價格也比較低,鎮上建設電商中心,拓寬了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也是村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徑,作為村子的一員,我要為村子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張玉珍說。帶著對家鄉的熱忱,她加入到電商中心直播團隊。然而,當來到電商中心計劃開展首場直播帶貨活動時,她遇到了很多沒有想到的問題。
“首先是直播商品的不同,介紹方式、受眾群體也不同。”張玉珍說。
穿版模特主要是圍繞衣服款式、面料、服裝搭配等方面進行介紹,受眾群體主要是年輕女性;農特產品帶貨必須要了解產地、產品的特點,受眾群體分布較廣泛。
為了能做好農特產品直播帶貨,張玉珍可謂下足功夫,她將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一樓大廳的“賈宋豆腐皮”“潘店空心掛面”“潘店華福繡品”“姚莊永蓮蜜桃”等10余種農特產品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并背誦下來。“這是我們潘店代表性的農特產品之一——聯五大蒜,已經種植了30多年,由于主要種植大蒜的太平、有糧、龍王、大官、藥王五村相依,地邊相連,并曾為一個生產大隊,常稱‘聯五莊’,這里種植的大蒜平均每五頭就能達到0.5公斤,聯五大蒜因此而得名。”張玉珍一面選取直播帶貨商品一面介紹道。
單是簡單的講解并不能吸引粉絲,怎么辦?在山東云街購文化傳媒公司的培訓下,張玉珍也逐漸豐富直播的形式,在與粉絲互動、把控直播節奏等方面也變得游刃有余。
“在介紹潘店空心掛面時,除了介紹當年乾隆試吃的故事和需要16道工序、5次醒發純手工制作外,我還會在直播過程中現煮試吃,讓粉絲更加直觀了解它。”她說。
短短4個月時間,張玉珍直播的“潘店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快手賬號已吸引900多粉絲,每次直播觀看人數近萬人。
“雖然現在粉絲數和農特產品銷量還不是很多,但我不會放棄,為自己家鄉農特產品代言是件榮幸的事,我要把家鄉的特產銷售到全國各地,帶動更多人學會直播帶貨,促進村民增收。”張玉珍笑著說。目前,該鎮先后培訓電商從業人員180余人次,為電商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晚上7點,張玉珍又調整了一下桌上擺放的農特產品,點開了快手APP上的直播鍵……
□本報記者 黃曉龍 本報通訊員 劉磊 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