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交流調解心得(資料圖)
“過日子難免有矛盾,你們剛結婚不久,往后的日子還長著呢,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兒就鬧離婚,雙方先冷靜下,想想如何解決眼前的事。”3月17日,在縣婚姻登記處,婚姻調解志愿者正對前來離婚的小兩口進行婚姻輔導。
近年來,人們的婚戀觀發生變化,婚姻家庭領域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離婚率也逐年增高。為調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盡最大可能挽救婚姻,建立和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由縣關工委牽頭,縣婦聯與相關部門聯合于2018年12月成立齊河縣婚姻家庭輔導中心,開展“幸福護航”婚姻家庭輔導服務行動。
打造婚姻調解專業服務隊
走進縣婚姻家庭輔導中心,映入眼簾的是特色文化走廊,樹立正確婚姻觀、婚俗文化等宣傳欄掛滿走廊兩側,輔導中心還設有離婚接待室、幸福家庭工作室、輔導室,面積200余平方米。
“我們中心現有165名志愿者,在組建志愿者隊伍時,經驗、專業知識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縣婚姻家庭輔導中心辦公室主任高志新介紹,成立之初,中心招募志愿者時優先考慮3類人,即具有專業資格的社會工作師、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律師等專業人士,他們能為當事人提供專業化咨詢輔導服務;其次是具有豐富婚姻家庭矛盾調處經驗的婦女工作者,利用她們工作經驗幫助當事人化解家庭矛盾;另外就是退休機關領導干部,發揮他們人生智慧給予當事人家庭生活啟迪。
輔導中心將志愿者劃分為12個小組,每小組選舉組長、副組長、聯絡員對志愿者進行排序分工,按順序一對一進行輔導、記錄備案。為了保證調解的效果,輔導中心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跟蹤輔導制度,對已勸和以及處于猶豫期的待定離婚夫妻,及時建立檔案,通過電話、微信或登門走訪等方式,進行跟蹤回訪,鞏固勸和成果。
婚姻家庭輔導中心自成立至去年年底共接待離婚夫妻2630對,其中參與離婚調解2630對,離婚輔導率100%,成功勸和718對,勸和率27.3%。
“一二三四”工作法巧解矛盾
“我要和他離婚!”3月17日,一對夫妻爭吵著來到縣婚姻家庭輔導中心。夫妻倆均30多歲,結婚3年,育有兩個孩子,最小的僅1歲多。男方不成熟,女方太過強勢,且婆媳關系緊張,夫妻二人動不動就吵架。
當天值班的輔導員董玉芝接待了他們,她從長輩的感受、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完整等話題入手,對他們進行勸解。“兩個人走到一起不容易,要多想想對方的好。多反省自己,檢討、修正自己。”董玉芝勸道。
經過勸解,雙方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保證以后好好過日子,并對董玉芝表達謝意。像這樣的情景,婚姻調解志愿者們經常遇到。
調解的案例多了,董玉芝和同事們也總結出了調解技巧——“一看、二點、三細、四提”。首先,在接觸每一對前來辦理離婚的夫妻時,他們都會先從“面相”上判斷調解成功的概率,如果有一方看起來面露憂愁,這段婚姻就有回旋的余地,第二步點破離婚要害,第三步細心做調解工作,第四步雙方互提建議。
“在離婚類型中,沖動型離婚是我們遇到最多且最易調解的,很多離婚并非原則性問題,大部分矛盾是一些小事造成,我們找準問題切入點,傾聽雙方訴說,協調勸和。”董玉芝說。
“走出去+請進來+自我造血”提升業務水平
為提升志愿者的業務能力,縣婚姻輔導中心打出培訓組合拳,即“走出去+請進來+自我造血”綜合培訓。通過走出去赴德州、壽光進行有針對性學習,邀請淄博、壽光等地有經驗的輔導名師來齊河授課,同時每周四晚在輔導中心幸福家庭工作室開設志愿者素質提升大課堂,由愛心公益講師授課,開設專題培訓二十講,學習婚姻家庭關系調適技巧、離婚糾紛和婚姻糾紛的調處方法和技巧等內容。
不僅如此,輔導中心還探索出“早晚周月”四時循環工作法。即“每早一晨會”,志愿者每天上崗前需觀看工作視頻,學習完畢后召開一次小組晨會交流;“每晚一總結”,每天志愿服務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召開一次總結會,梳理一天輔導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每周一講座”,每周四晚由全縣“巾幗名師”義務為志愿者開展一次家庭教育輔導講座;“每月一研判”,每月召開一次朋輩督導工作會,由輔導中心的心理咨詢師、婚姻輔導師等對本月隱患案例進行梳理分析,集思廣益,分享交流,不斷提升婚姻輔導全方位技能。□本報記者 李曉楠 本報通訊員 齊祥紅 王蓉